重庆市肿瘤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9-11-12 15:48:48
行政区划: 沙坪坝区 | 经济类型: - |
单位性质: 医疗卫生单位 | 单位行业: 卫生 |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重庆市肿瘤医院、重庆市肿瘤研究所、重庆市癌症中心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牵头重庆市肿瘤防治和技术研究、培训肿瘤专科人才;是国家肿瘤药物临床试验机构、重庆市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重庆市肿瘤医疗质量控制中心、重庆市肿瘤放射治疗质量控制中心;是重庆抗癌协会与重庆市肿瘤防治办公室挂靠单位、重庆市医疗保险恶性肿瘤特殊疾病确认与办理唯一市级单位。
医院创建于1943年,前身是中央卫生实验院沙磁卫生实验区医院。历经重庆大学医学院附属沙磁医院、重庆市第八人民医院、重庆市第二工人医院,1984年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改为重庆市肿瘤研究所;1987年增挂重庆市肿瘤医院;1989年经国家科委批准成立重庆市肿瘤研究所。
医院占地70亩,坐落在歌乐山麓,嘉陵江畔。现有编制床位1480张,设有临床和医技科室41个,其中国家级重点专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7个、省级临床诊疗中心3个。医院现有在岗职工2036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08人,享受专家10人,国家“973”“863”重大科研项目主持人1人,重庆市首席医学专家2人,重庆市医学领军人才2人,重庆市特聘专家1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含后备)10人,重庆市特聘专家1人,重庆市首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重庆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博士研究生导师5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2人,博(硕)士学位获得者507人。住院病员外埠比例达22%,辐射四川、贵州、湖北、云南等全国31个省市区,病员来源实现全国所有省市区与重庆市所有区县的全覆盖。
医院是国家人社部批准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重庆市院士专家工作站,重庆市肿瘤学首席专家工作室,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重庆医科大学硕士联合培养点,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重庆市肿瘤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已经建成完备的实习生、进修生、规培生、硕士、博士、博士后全序列教学体系。
医院着力打造的科研实验平台与智力平台具备各类细胞水平、蛋白水平、基因水平分析能力,拥有重庆市首个肿瘤转移与个体化诊治转化研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重庆市肿瘤个体化用药检测协同创新中心。近五年,医院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卫生计生委重大专项等各级科研课题110项,获得科技成果奖25项,专利11项,出版专著8部,主编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2部,发表论文600余篇。
医院积极践行肿瘤多学科联合会诊及首席专家负责诊疗模式,形成了肿瘤外科治疗、肿瘤内科治疗、肿瘤放射治疗、肿瘤姑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综合诊疗体系,在肿瘤外科治疗、精准放射治疗、分子分型与靶向药物应用、姑息治疗、中医抗癌治疗等方面建立了特色显著的技术体系。拥有重庆市首个肿瘤风险筛查中心,拥有先进的外科手术平台、TOMO与PET-CT等较完备的肿瘤诊疗设备、循环肿瘤细胞检测(CTC)与PGM高通量基因测序等肿瘤分子生物诊断平台,为肿瘤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基于精准医学的个体化治疗以及肿瘤基础与转化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障。
近年来,医院以“向善向上、尚德尚学”的核心文化为引领,积极构建“一网一链”肿瘤防治体系。在重庆及周边地区构建以重庆市肿瘤医院为核心,二级医院为枢纽,基层医疗机构为重点的相互协作、上下联动的肿瘤防治体系,建立肿瘤防控“横到边,纵到底”的立体防线;形成涵盖科普宣传、早期筛查、规范诊疗、康复管理的完整肿瘤诊疗服务链,推行肿瘤全过程管理模式及理念,制定统一的全过程管理规范与路径,实现网络单位同质化服务。
医院着力于国家区域性肿瘤医疗中心建设目标,以团结协作、务实高效的管理理念,实施复合发展、国际视野的人才培养战略工程,打造医疗、科研、教学、技术平台,促进学科特色突出、协调发展。肿瘤放射治疗学、肿瘤内科学、妇科肿瘤学、乳腺肿瘤学、中医肿瘤学、实验诊断学等品牌学科基本形成,肺癌诊疗中心、子宫颈癌诊疗中心、乳腺癌诊疗中心、甲状腺疾病诊疗中心、淋巴瘤诊疗中心、鼻咽癌诊疗中心等单病种诊疗中心模式初具规模。
按照重庆市的战略定位及卫生区域规划,医院将秉承“ 敬业、诚信、求实、创新”的院训,“向善向上、尚德尚学”的核心文化,积极构建“一网一链”肿瘤防治体系,不断倡导创新理念与革新技术,提高医疗服务品质,努力建成国家区域性肿瘤医疗中心,满足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各地肿瘤患者的需求。
在线投递
方式:点击网址https://医院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汉渝路181号(石门大桥旁)
联系电话:023-65079128、65079108、65316790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20年度临床医技人员需求计划 | ||||||
序号 | 岗位名称 | 招聘人数 | 年龄要求 | 学历学位 | 专业要求 | 其他要求 |
1 | 高级医疗人才1 | 5 | 50周岁及以下 | 博士研究生 | 临床医学类、中医学类、中西医结合类 | 正高级 |
2 | 高级医疗人才2 | 5 | 45周岁及以下 | 硕士研究生 | 临床医学类、基础医学类 | 副高级 |
3 | 外科医师 | 12 | 40周岁及以下 | 博士研究生 | 临床医学类(肝胆、泌尿、乳腺、口腔颌面外科、耳鼻咽喉科学、胸心外科、肿瘤等方向) | 取得中级及以上职称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者优先 |
4 | 内科医师 | 17 | 40周岁及以下 | 博士研究生 | 临床医学类(心内、内分泌、消化、肿瘤、血液等方向) | 取得中级及以上职称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者优先 |
5 | 放疗科医师 | 5 | 40周岁及以下 | 博士研究生 | 临床医学类、肿瘤学 | 取得中级及以上职称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者优先 |
6 | 妇科医师1 | 2 | 35周岁及以下 | 博士研究生 | 妇产科学、肿瘤学 | 取得中级及以上职称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者优先 |
7 | 妇科医师2 | 5 | 35周岁及以下 | 硕士研究生 | 妇产科学 | 硕士研究生需取得中级及以上职称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 |
8 | 重症医学科医师 | 1 | 40周岁及以下 | 硕士研究生 | 临床医学、急诊医学 | 硕士研究生需取得中级及以上职称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 |
9 | 血管与介入科医师 | 1 | 40周岁及以下 | 博士研究生 | 临床医学(血管外科学方向) | 取得中级及以上职称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者优先 |
10 | 中医科医师 | 2 | 40周岁及以下 | 博士研究生 | 中医学类、中西医结合类 | 取得中级及以上职称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者优先 |
11 | 麻醉科医师1 | 2 | 40周岁及以下 | 博士研究生 | 麻醉学 | 取得中级及以上职称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者优先 |
12 | 麻醉科医师2 | 6 | 35周岁及以下 | 硕士研究生 | 麻醉学 | 硕士研究生需取得中级及以上职称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 |
13 | 心理科医师 | 1 | 35周岁及以下 | 硕士研究生 |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 硕士研究生需取得中级及以上职称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 |
14 | 病理科医师 | 3 | 40周岁及以下 | 博士研究生 | 病理与病理生理学、临床病理学 | 取得中级及以上职称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者优先 |
15 | 影像诊断医师1 | 2 | 35周岁及以下 | 博士研究生 |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 取得中级及以上职称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者优先 |
16 | 影像诊断医师2 | 3 | 35周岁及以下 | 硕士研究生 |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 硕士研究生需取得中级及以上职称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 |
17 | 超声诊断医师1 | 8 | 35周岁及以下 | 硕士研究生 |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临床医学(外科学、介入方向) | 硕士研究生需取得中级及以上职称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有介入操作经验及大型设备上岗证优先 |
18 | 超声诊断医师2 | 4 | 35周岁及以下 | 全日制本科学士 |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医学影像学 | 需3年三甲医院相关工作经历或取得中级及以上职称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有介入操作经验及大型设备上岗证优先 |
19 | 综合科医师 | 1 | 35周岁及以下 | 硕士研究生 | 临床医学(内科方向) | 硕士研究生需取得中级及以上职称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 |
20 | 体检科医师 | 1 | 45周岁及以下 | 硕士研究生 | 临床医学(乳腺方向) | 硕士研究生需取得中级及以上职称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 |
21 | 放疗物理师 | 4 | 35周岁及以下 |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凝聚态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生物医学工程、核技术及应用、核能与核技术工程等 | |
22 | 放疗技师 | 6 | 35周岁及以下 | 全日制本科学士 | 医学影像技术(含放射治疗技术方向)、医学影像学 | |
23 | 检验技师1 | 1 | 40周岁及以下 | 博士研究生 | 临床检验诊断学 | |
24 | 检验技师2 | 3 | 30周岁及以下 | 硕士研究生 | 临床检验诊断学 | |
25 | 检验技师3 | 1 | 25周岁及以下 | 全日制本科学士 | 医学检验 | |
26 | 放射技师1 | 1 | 35周岁及以下 | 硕士研究生 |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生物医学工程 | |
27 | 放射技师2 | 1 | 35周岁及以下 | 全日制本科学士 | 医学影像学 | |
28 | 技师 | 1 | 35周岁及以下 | 全日制本科学士 | 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等 | |
29 | 肿瘤精准医学研究中心技师1 | 4 | 35周岁及以下 | 硕士研究生 | 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工程、临床检验诊断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药学等 | |
30 | 肿瘤精准医学研究中心技师2 | 1 | 35周岁及以下 | 全日制本科学士 | 医学检验、动物学 | |
31 | 病案统计师1 | 5 | 35周岁及以下 | 硕士研究生 | 病案管理、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统计学、管理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或医学相关专业 | 取得统计师证及编码资格证者优先;有三甲医院工作经历优先 |
32 | 病案统计师2 | 1 | 35周岁及以下 | 全日制本科学士 | 临床医学、公共卫生、病案管理、统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 | 取得统计师证及编码资格证者优先;有三甲医院工作经历优先 |
33 | 营养师 | 1 | 40周岁及以下 | 博士研究生 | 公共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 | 取得营养师相关证书;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近两年发表SCI论文1-2篇,且单篇影响因子达到5分或以上 |
34 | 药师1 | 2 | 40周岁及以下 | 博士研究生 | 药理学、临床药学 | |
35 | 药师2 | 2 | 35周岁及以下 | 硕士研究生 | 药理学、临床药学 | |
36 | 科研人员1 | 6 | 40周岁及以下 | 博士研究生 | 生物学、生命科学、免疫学 | |
37 | 科研人员2 | 3 | 40周岁及以下 | 硕士研究生 | 生物学、生命科学、免疫学 | |
38 | 科研助理 | 2 | 35周岁及以下 | 全日制本科学士 | 细胞生物学、生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分子生物学、计算机等 | |
39 | 临床护理1 | 20 | 35周岁及以下 | 硕士研究生 | 护理学类 | 需取得护士执业证或成绩合格证明;特别优秀者可适当放宽年龄 |
40 | 临床护理2 | 80 | 30周岁及以下 | 本科及以上学历 | 护理学类 | 需取得护士执业证(全日制本科可提供成绩合格证明);特别优秀者可适当放宽年龄至35岁;非全日制本科者,需2年及以上工作经验或取得规培合格证。全日制本科、有三甲医院工作经历或三甲医院规培合格者优先 |
41 | 医师助理 | 5 | 30周岁及以下 | 全日制本科学士 | 临床医学 | 取得执业医师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者优先 |
42 | 门诊部(预约诊疗部)干事 | 1 | 40周岁及以下 | 全日制本科学士 | 护理学类 | 需取得主管护师资格;善于沟通协调,组织能力强 |
43 | 肿防干事 | 1 | 30周岁及以下 | 硕士研究生 |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 有执业医师证者优先 |
44 | 科室秘书 | 3 | 30周岁及以下 | 全日制本科学士 | 统计学、护理学、医学相关专业 | |
45 | 总计 | 241 | 本科106名、硕士74名、博士61名 |
需求岗位 | 需求人数 | 需求学历 | 需求专业 | 其他要求 |
医疗 | 61 | 博士 | 影像学与核医学(超声),影像学与核医学(核医学),重症医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生物医学工程,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药理学,临床医学八年制,临床医学八年制,肿瘤学,临床检验诊断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外科学,生物医学工程,内科学,妇产科学,麻醉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妇产科学,影像学与核医学(放射),中西医结合临床,临床检验诊断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内科学(不含感染),耳鼻咽喉科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 |
医疗 | 74 | 硕士 | 肿瘤学,肿瘤学,妇产科学,妇产科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影像学与核医学(超声),影像学与核医学(放射),影像学与核医学(核医学),护理学,护理学,护理学,药理学,药理学 | |
医技其他 | 106 | 本科 | 护理学(英),护理学,统计学,生物医学工程,临床医学,临床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