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师范大学
发布时间:2022-03-18 16:38:25
行政区划: 天河区 | 经济类型: - |
单位性质: 其他企业 | 单位行业: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 |
江苏师范大学参加高校人才网2022上半年硕博人才视频双选会,欢迎各类硕士/博士人才报名参会,与江苏师范大学现场交流。
一、参会场次
1.本科院校专场 (举办日期:2022年3月24日)
举办地点:云校招平台
2. 海归及港澳台人才专场(举办日期:2022年3月29日)
举办地点:云校招平台
二、报名通道https://
本次招聘会针对参会人才免费,不收取参会人才任何费用。 三、活动咨询 咨询热线:020-83627641 咨询微信:博士人才添加:18928720097(小博)、硕士人才请添加:18027339137(小硕) 添加微信请备注“姓名+学历+专业+毕业院校+视频双选会”,我们将邀请您加入活动交流群,随时掌握最新活动及招聘信息。 活动详情链接: http://
学校简介 江苏师范大学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1952年创办于江苏无锡,1958年北迁徐州,1959年成立徐州师范学院。1996年更名为徐州师范大学。2011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大学。近年来,学校聚焦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大力加强内涵建设,各项事业快速发展,跻身《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内地高校前50,列USNews2021世界大学排行榜第1056位,大陆入榜高校第102位;列《2020中国大学评价》排行榜第116位。 学校设有22个专业学院以及敬文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学院和教育部批准设立的首个非独立法人中俄合作办学机构——江苏师范大学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联合工程学院,另设有独立学院科文学院。现有59个本科招生专业,3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3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覆盖11个学科门类。在校普通本科生193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3900余人,学历教育留学生440余人。有6个省优势学科、12个省重点学科,化学、工程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拥有国家"2011"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近5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13项、教育部优秀成果奖7项;获"互联网+""挑战杯"等国家级大学生赛事特等奖7项、金奖6项。 学校荣获首批"全国文明校园",被授予第三批"全国文明单位",连续十次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江苏省文明单位",五次被表彰为"江苏省文明校园",五次被表彰为"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荣誉。 一、引进对象基本条件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热爱高等教育事业,思想品德优良,团结协作,敬业乐群,廉洁奉公,具备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能从事教学科研一线工作。 二、引进对象类别及条件 (一)特聘教授 具有卓越学术成就和影响力的国内外一流学者或大师级人才;或具有良好学术声誉和深厚学术成就的学科领军人才;或已形成稳定研究方向并取得系列标志性成果,具备独立带领团队开展教学科研工作能力的学科带头人。 (二)教授 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在其研究领域取得突出业绩,具备主持和指导学术创新的能力。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 (三)博士 研究方向符合教学科研发展需要,在其研究领域取得较好成绩,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人文社会科学类博士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自然科学类博士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艺术体育实践类博士经学科专家组审议,实践能力较强,符合教学科研工作需要,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 三、引进待遇 (一)特聘教授: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年薪、安家费和科研启动费,提供130平米以上过渡住房或提供相应租房补贴,工作满十年并经学校考核合格赠送130-350平米住房或相应购房补贴。配偶工作酌情安排。具体待遇一人一议、一事一议。 (二)教授:提供安家费20-40万元,提供130平米左右过渡住房免费居住5年或相应租房补贴。实验学科提供科研启动费20-30万元,非实验学科提供科研启动费10万元。配偶工作酌情安排。具体任务及待遇以双方合同约定为准。 (三)博士:签订三年首聘期合同,提供过渡住房或租房补贴、安家费、科研启动费等待遇。首聘期期满,经学校考核合格,另提供相应待遇。 1.入职三年内,除工资外,享受以下待遇: 类别 过渡住房 安家费 (万元) 科研费(万元) 配偶安置 备注 实验学科 非实验学科 优秀博士 提供60平米左右过渡住房免费居住或租房补贴 20 20 10 酌情考虑 博士类别由学校根据成果综合认定,教学能力特别突出者可适当放宽其他成果要求 一般博士 提供60平米左右过渡住房免费居住或租房补贴 10 10 5 2.三年首聘期期满,完成首聘期任务,经学校考核合格,除工资外,另提供以下待遇:(1)服务满10年(含首聘期三年)并考核合格,提供100万元购房补贴;(2)提供60平米左右过渡住房免费居住或租房补贴,免费期或租房补贴期至100万元购房补贴全部发放完毕为止。 3.紧缺人才和特别优秀博士的引进条件、聘期任务及待遇由学校研究决定。 4.引进人才的具体聘期任务及待遇以双方合同约定为准。 四、人才工作办公室联系方式 1.通讯地址:江苏省徐州铜山新区上海路101号 2.邮编:221116 3.电话:0516-83656129,来电时请说明是在高校人才网看到的信息。 4.联系人:常老师、王老师、祖老师 附件:江苏师范大学2022年高层次人才需求计划(附后) 附件: 江苏师范大学2022年高层次人才需求计划 单位 学科、专业或方向 联系方式 文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美学、艺术学理论、戏剧戏曲学 联系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0516-83656422 邮箱:513124695@ 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国际教育、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字学、细胞生物学、计算机应用技术 联系人:胡老师 联系电话:0516-83656814 邮箱:huyc@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世界史、中国近现代史、考古学及博物馆学、旅游管理、国别与区域研究(世界史) 联系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0516-83656453 邮箱:jsnullxy01@ 公共管理与社会学院 行政管理、社会保障、应急管理、社会学 联系人:武老师 联系电话:0516-83656465 邮箱:331620306@ 法学院 法学 联系人:张老师 联系电话:0516-83656480 邮箱:fengzzhang@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中国近现代史、政治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理论 联系人:薛老师 联系电话:0516-83656496 邮箱:jssfdxmy@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言文学、国别与区域研究(外国语言文学) 联系人:宋老师 联系电话:0516-83656509 邮箱:951256652@ 教育科学学院 教育学、心理学 联系人:马老师 联系电话:0516-83656526 邮箱:1591800576@ 数学与统计学院 数学、统计学、人工智能相关专业 联系人:苗老师 联系电话:0516-83656555 邮箱:489014760@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光学工程、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碳中和研究(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相关专业 联系人:李老师 联系电话:0516-83656577 邮箱:765048266@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化学、碳中和研究(材料科学与工程) 联系人:李老师 联系电话:0516-83656820 邮箱:Chemistry@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学、药学、中药学、作物学、食品科学、碳中和研究(生物学) 联系人:方老师 联系电话:0516-83656601 邮箱:6020170056@ 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 城乡规划学、地理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国别与区域研究(地理学)、碳中和研究(地理学) 联系人:刘老师 联系电话:0516-83656629 邮箱:dcxy_rc@ 体育学院 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心理学)、体育教育训练学 联系人:张老师 联系电话:0516-83656660 邮箱:1055265650@ 音乐学院 音乐与舞蹈学 联系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0516-83656670 邮箱:453880229@ 美术学院 美术学、设计学 联系人:徐老师 联系电话:0516-83656688 邮箱:2935612@ 传媒与影视学院 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设计艺术学 联系人:周老师 联系电话:0516-83656698 邮箱:3051579458@ 商学院 经济学、会计学、企业管理、物流工程与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国别与区域研究(应用经济学)、碳中和研究(应用经济学) 联系人:孙老师 联系电话:0516-83656703 邮箱:sxy@ 江苏圣理工-中俄学院 导航、制导与控制、信息与通信工程、物理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半导体物理、无线电物理、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俄语语言文学、比较教育学(俄罗斯教育学) 联系人:周老师 联系电话:0516-83656728 邮箱:51590681@ 智慧教育学院 教育技术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媒体艺术、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系统科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数学、人工智能相关专业 联系人:李老师 联系电话:0516-83656745 邮箱:jun@ 机电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工业设计 联系人:孙老师 联系电话:0516-83656762 邮箱:460811945@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电气工程、人工智能相关专业 联系人:刘老师 联系电话:0516-83656783 邮箱:294014827@ 国际学院 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学、国民经济学 联系人:樊老师 联系电话:0516-83656833 邮箱:fanshaungyuan@ 各学院 课程与教学论 见相关学院 来源:高校人才网 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