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实录--甜蜜的事业——我的创业人生
发布时间:2015-04-10 01:01:01
讲座实录--甜蜜的事业——我的创业人生
4月3日晚7点,“甜蜜的事业——我的创业人生”讲座在东九D115教室举行。主讲嘉宾是现任武汉葆春蜂王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武汉市天使创业职业导师第一届十佳创业导师,中国养蜂协会副秘书长,中国蜂产品协会王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朱黎。在一个半小时的讲座中,朱先生向我们分享了他丰富的创业经历和创业经验,并接受了同学们的提问。
一 辞职去当个体户
朱先生从他的小时经历讲起。用他的话讲,他小时候很顽皮,“喜欢武斗不喜欢文斗”。所以高中毕业后父母把他送到了舅舅那里跟着修路。修路的那几年,他吃尽了苦头,但是却是对他很好的锻炼,塑造了他的性格。之后,83年,20岁的他进入了工厂打工,在打工时依然不放弃学习,先是考上了中专,又是考上了大专,拿到了当时湖北电大的会计学文凭。正是由于他的会计学专科文凭,厂里提拔他当财务部长。但是他并不满足在工厂里有一个“铁饭碗”,他选择了辞职,选择要去当个体户,用现在话说叫创业。当时所有的人都认为他疯了,同学,同事都感觉不可思议,但是他妻子支持他。妻子的一句话:“如果你混不下去,回到家里有饭吃但没有菜吃”给了他极大鼓舞。89年,辞职后,他先是在广东做了一段时间,接触了一些港商,当时他的工资就达到了600到800港币。港商很看重他,说是要他让他去英国留学。但是他听从了父亲的建议,放弃了留学的机会,去做一些真正想做的事。他在做了可行性调研后确定了目标和方向 ——卖蜂蜜王浆。做到如今,做出了成就,做出了葆春品牌。
二 创业初期遇贵人
谈起朱先生的创业经历,他感慨颇多。创业之初,很凄惨,先是寄出7000封宣传信,毫无回音。上门推销,无数次被赶。之后又是通过贴传单的方式进行广告,终于有一位顾客上门,但是仅仅是20元的销量。后来他遇到了一个贵人。一位老人到他店里买蜂蜜,但是带的钱不够。朱先生说可以欠着。这时天下雨了,朱先生又把雨衣送给老人。后来,他才知道老人是位退休的当时武汉军区的少将。正是朱先生的真诚,感动了老人,最后他们还成了忘年交。后来经过老将军的介绍信,葆春蜂王浆迅速火了起来。为了广开销路,他骑着三轮车,走遍了武汉三镇。当时为了产品的质量,他也是开创了“公司+农户”模式。开业的时候,朱先生就懂得要做好客户服务,建立客户档案,注重问卷调查。2001年至今,工厂车间对顾客全面开放。2002年开始,每年都会做健康讲座。此外,葆春还加强国际交流,做到冲出中国,走向世界。
三创业到底需要什么
关于创业的经验,朱先生颇有见解。他认为,创业需要一定的基因,天赋和外在环境,内外条件合适才有希望成功。如今大学生创业的成功概率只有百分之零点几。因而他建议,如今的大学生应先就业,再择业,再创业。创业过程中,生产,财务,营销,人力管理等各个方面没有一定的经验,投资是得不到回报的。他还认为,对于创业,钱不是最重要的,人的能力才重要,比如把产品变钱的能力。他曾经向一个亲戚借钱,但是只得到了一集装箱饮料。最后,他还是把这批饮料卖出了一半。他还认为文凭不等于水平,学习重要,动手的能力更重要。因而它要求在国外读书的儿子打工了一年。
之后是观众提问环节。有观众问道:您一路走来是凭借如何的信念,坚持到最后?朱先生答道:只有坚持。既然认定了目标、方向,那就去坚持,不要考虑后果。不管再大的困难也要坚持。还有同学问:如何培养自己的洞察力?他毫不犹豫的答道:建议我们的同学多去“打工”,多去实践积累经验。经历并不能不代表经验,经验是从失败中汲取的。最后一位同学问的比较深入:葆春做到现在,如何保证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朱先生答道: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做出自己的特色,比如说客户服务,生产的透明等。打出品牌效应很关键。
最后,在热烈的掌声中,讲座结束。
(作者/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