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华中科技大学就业信息网

讲座实录--肖复兴谈读书与我们的人生

发布时间:2015-04-03 01:01:01

3月27日晚七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系列讲座第2032期在西5楼117进行。主讲人职业作家肖复兴是北京市写作会会长、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曾任《小说选刊》副主编。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已出版50余种书,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地区优秀文学奖。近著有《肖复兴自选集》3卷,《肖复兴散文》艺术卷、情感卷等。本次讲座也要求选修了就业指导课的同学参加。肖复兴先生通过讲述自己读书、写作与人生,给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带来很多有益的启示。

 

一 读书有季节性

讲座的开始肖先生从自己读书的经历说起:最早读书经历是小学四年级杂志上读到的一篇小说——《马戏团来到镇上》,到后来高一得到高老师偏爱帮忙借书,再到文化大革命是下乡到东北“偶遇”曹大肚子另一个贵人的借书解困境的经历。肖先生借助于早年读书的经历,告诉我们读书是有季节性的,所有的种子都埋藏在学生时代。他还说读书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特定的时候埋下种子,通过不断的滋养生根发芽。读书需要你去真心的喜欢,读书是一种内在的需求,读书可以宽慰你的心灵。人与书的关系是相互的,别认为书没有灵魂和生命。

二、读书有什么用?

肖先生先讲了一个二战期间美术老师带着孩子们画画,即使自己被带去了奥斯维辛集中营仍然对未来对胜利充满希望的事例来告诉我们艺术的作用,读书的作用。他说,文学和艺术是写给那些心想事不成的人。到底为什么呢?肖先生接着说,心想事不成的人对现实很失望,需要心灵的寄托。读书让我们与现实拉开距离,给予心灵的慰藉。书可以给我们同情心、自尊心、怜悯心,专门对抗大家追求的“三实主义”:实际、实用、实惠。

三、文学艺术究竟有什么用?

肖先生同样是通过一个生动的事例让我们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一个风雪加交的夜晚,兢兢业业做了一辈子厨师的老人临终前听着莫扎特的曲子,眼前出现了神奇的美丽景色完成了夙愿,最后安然离去。艺术可以把人带入一个超越现实的理想世界。无论何时书、文学、艺术对我们心灵的抚慰作用都是无法泯灭的,有时候甚至可以超越生死的界限。

四、如何去读书?

肖先生说如何去读书呢?就是让文字与心灵融合。错误的方式读书是很伤人的,比如现在的应试教育。他说,书就是你的伴侣,是和你融为一体的,他不是你的衣服,很多人把书当成装饰品来对待,读书不能跟着在“时尚”走。不能为了读书而读书。

 

讲座的最后阶段是问答互动阶段,肖先生很细心的留了足够的时间与大家互动,并且每个提问的同学都赠送了一本《北国记忆——北大荒三百首》。现场同学立刻表现出见到偶像的兴奋,提问阶段大家争先恐后。一位专程从华师赶来的文学院同学问了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如何权衡兴趣遇到研究时的挫败感。肖老师说,作为专业的文学院学生,学文学就是要搞研究,专业的系统的理论素养是不可或缺的。

讲座最终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学生 周盼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