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实录--“谋定而后动”
发布时间:2014-05-30 01:01:01
3月26日晚7点,2014“职场零距离”系列讲座第一场“我在国内国外的职业发展”在东九D219教室举行。讲座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
讲座由具有十年以上加拿大和国内中大型外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的廖卫先生担任主讲。廖先生系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他通过讲述自己多年的留学、工作经历,包括申请留学、入学前的准备、刚入学以及毕业求职这四个方面,和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留学心得及国内国外求职感悟。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申请留学
廖先生在讲述自己准备出国留学时,强调英语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其一它是得以出国的必备条件之一;其二流利地说一口具有当地口音的英语,不仅可以为你以后在国外的生活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更是你得以迅速搭建当地人脉的重要手段。在后面的分享中廖先生也多次提到说一口流利的具有当地口音的英语的重要性,因为对于外国人来说我们是一个异乡人,我们具有不一样的文化背景,这是我们得承认的劣势,我们可能很难在一些习惯用语包括谚语、俚语上能够做到像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一样心领神会,这必然会影响到用人单位对我们的隐形的“歧视”。廖先生也在选择发展行业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着重于讲到人力资源管理和投手这两大职业,企业偏向于选择人脉广布的当地人,因此如果有同学想在国外在这两个职业上有所发展,需要慎重的考虑。另外,廖先生还提到一个比较细微的方面,那就是学会做饭,在国外生活这同样是一项重要技能。因为很大一部分出国求学的同学家庭的经济并不十分宽裕,学会做饭,一是可以保证饮食比较习惯、吃好,其次也有助于缓解求学期间的经济压力,无后顾之忧。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入学前的准备
廖先生在来到加拿大后,做了三件事,其一是调研,通过和当地的中国留学生及HR交流,充分了解留学生毕业后在加拿大的就业情况; 其二是到学校图书馆,了解在加拿大做HR的入职要求,每一个国家的国情、文化都不一样,决定了这个国家的职位功能也不尽一致,因此需要借助外界资源深入了解,切记不可凭主观印象,这也启发同学们在投递不同公司的简历时需要详尽了解公司的企业文化和职位功能;其三是到麦克马斯特大学听课,了解该校MBA的就业前景。
在此阶段,廖先生充分向大家展示了如何进行职业定位,首先要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做出正确的抉择,采取正确的行动。“知己”即要明确自己的职业兴趣、性格、特长与技能以及核心价值观;“知彼”则是确定自己就业的组织类型,偏好外资、国企、民企还是政府机构,了解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自然社会环境等,以及具体的职位要求与特点。了解了这些之后,才能明确目标,给自己正确的职业定位,并掌握所需知识技能,积累经验,为以后的就业做好准备。
宝剑锋从磨砺出- 刚入学
刚到麦克马斯特大学报到不久,廖先生就开始为毕业求职做准备。
一、通过新生入学培训,了解到学校有什么资源,进而了解到学校的生涯服务中心(career service center),在这里廖先生获得了大量的信息,并通过老师的专业指导明确了自己的职业定位。如果说廖先生在之前的自我探索中似乎也有了自己的目标,那么学校生涯服务中心的指导无疑是给廖先生一剂定心丸。相信每一个在自我探索道路上的人都渴望得到这样的一份指导,就看你是否看得到这样的机会,或是把握这样的机会。
二、通过学校商学院的生涯服务中心,修改简历及求职信,了解如何充实自己的简历才具备竞争优势。廖先生提到在这个过程中他的简历被反反复复的修改了6遍,并且在之后求职的过程中他还在反复的修改充实自己的简历,以保证达到最优的效果。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一份好的简历是需要字字斟酌的,并且不是万能的,需要根据不同的岗位突出自己的优势。
三、参加学校组织的模拟面试,由企业HR亲自面试并点评。廖先生在这次的模拟面试中遇到了自己职业生涯中第一位“贵人”,通用汽车面试,虽然在这次模拟面试中廖先生并没有取得最后的成绩,但是却获得了宝贵的求职经验。使得在后来的暑期实习求职中,因为相似的经历,相似的企业,廖先生获得了在加拿大帝国石油公司实习4个月的机会,这四个月对于廖先生来说不仅使得在专业上得到了肯定,同时也缓解了生活的窘境。
四、参加英语学习协会和中国同学会,累积人脉。从一开始,廖先生就强调了人脉建立的重要性。因为人资行业先天不具备的优势,因此需要更大的弥补。
五、买应答机和手提电脑,保持信息通畅和方便学习。尽管生活多么的拮据,也要保证用人单位能够随时联系的上你,以免错过机会。
六、在学校网站上提交个人简历,并随时更新。
在此阶段,相信廖先生的行动让大家看到了,你定位准确,你就会让你的学校正确培养你,或者让合适的用人单位招聘你,或者让你的所有关系帮助你。很多同学在写简历和面试的时候,不能准确地介绍自己,使得面试官不能迅速地了解你;有的在职业上摇摆不定,使得用人单位不敢委以重任;还有的人趋向于经常换工作,使得朋友们不敢积极相助。定位不准,就好像游移的目标,让人看不清真实的面目。
吾日三省吾身-毕业求职
MBA毕业后,廖先生勤奋地找工作,积极参加各种宣讲会,但四个月时间只拿到了两次面试机会。廖先生及时总结自己求职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定位不准,只盯着大公司;二是求职渠道太窄,只是在学校网站和monster网站展示简历,以及参加校园招聘会,没有其他渠道;三是当地人脉及工作经验不足;四是所在城市就业机会太少。廖先生当机立断做出决定:立刻搬家到多伦多,由于多伦多是加拿大的第一大城市,因此机会相对来说更大。之后他参加当地人力资源专业协会,在这样的一个组织中,廖先生遇到的人都是圈内人,通过交流拓宽了自己的人脉,而且可以获得一些比较新的求职信息;同时做志愿的人力资源咨询工作,为自己积累工作经验。在做志愿工作时,廖先生认识了一个当地HR,经他内部推荐,终于在三轮面试后获得了一家康复中心的全职工作offer。在讲述的过程中,有一个小细节,廖先生谈到他会对招聘会的企业进行大量的调查,并尝试找到各个招聘主管的联系方式,并以挂号信的方式投递求职信,想必这是给招聘人员留下印象的招数之一。招数之二也很有意思,那就是在没有获得面试机会的时候,给招聘人员写感谢信,索要反馈,这种方法不仅给招聘人员留下印象,也是提升自我的一种很好很快捷的方法。
综上可见,廖先生从MBA学习伊始,就在规划如何使自己毕业后更具有竞争优势,同时不断总结反省,不断调整求职策略,终于在国内国外都获得较好的职业发展。廖先生曾经说过“人生犹如大海行船。如果没有方向,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相信廖先生的心中一直都有一个想要到达的目的地,所以在行船的路上尽管有波折但是一直在前进。
当晚,廖先生还与同学们进行了良好互动,用自己的个人魅力征服了在座的大学生们。其中有位同学坦诚地问道目前国内就职的好去向,北上广才有前途吗?廖先生也很实在的回答了该同学的问题,对于金融、服务、物流等行业的确北上广深是比较好的选择,然而对于一些制造业的行业像武汉、成都这样的二线强城市也许是更好的选择。另有位同学也提出了自己的困惑现在企业比较看重学生有什么呢?感觉现在的沟通表达能力似乎比专业更重要?廖先生从多年从事HR工作经验出发谈到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的话,专业知识是最重要的,同时如果是进入外企的话,英语很重要。
由于时间的限制,同学们都感到意犹未尽,还有很多问题想跟廖先生交流,很多同学表示,廖先生所讲的是在书本上和网上看不到的,对自己的生涯规划帮助很大。值得高兴的是,由廖先生主持的下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将在4月16号晚开展,相信廖先生又会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精彩,同学们也要持续关注我们的讲座更新动态,以免错过机会。
据悉,“职场零距离”系列讲座系公选课《自我认知与生涯规划》《求职技巧与职业发展》及《英语求职与入职礼仪》的随堂讲堂,由就业指导中心主办,职业发展互动营(SCDA)承办。各式讲座受到大家的普遍欢迎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