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读研还是出国,选择的背后
发布时间:2015-09-25 01:01:01
职业咨询师:李玲
案例背景:瑶瑶是文科院系的一名大三女生,性格开朗,在校期间参加了很多社团活动,能力也很突出,尽管在同学看来她已经非常优秀,可她本人还是信心不足,她说她不了解自己的优缺点,也不知道怎么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实习机会,最大的困扰是不知道是选择读研还是出国。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职业咨询中有许多来访者有共同的困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也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针对瑶瑶的困惑,主要是帮助她来进一步了解自己。了解自我的兴趣、能力、价值观和性格,由于前期瑶瑶并没有做MBTI职业性格测评和霍兰德的职业兴趣测评,建议她如果想对自己有更深入的了解,可选择这两个测评工具,如果她愿意,我们可以在下一次咨询中进行评估分析。因此在第一次咨询中我用到了非正式评估方法360度评估和“成就事件法”,我让瑶瑶从自我评价、家人评价、同学评价、老师评价、好友评价等多方面来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瑶瑶刚开始有点讶异,因为她从来没有想过去问问家人、同学和朋友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优点,还存在哪些不足,但对于这种方法也表示可以去尝试一下。对于自我评价瑶瑶思忖许久有些不好意思的说:“老师,我真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优点”,我笑着问,“那你知道自己的缺点吗”,瑶瑶脱口而出:“不懂拒绝,尽管内心不赞同别人的观点和行为,但不愿意拒绝,怕伤害到别人,结果搞得自己身心俱惫;比较胆小,缺乏勇气,不敢尝试新的事物,害怕失败,怕被同学嘲笑;缺乏安全感,在新的陌生环境担心自己无法适应。”看来瑶瑶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很了解,说完这么一段话,她似乎更黯然神伤。我鼓励她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足,也一定会有自己的优点”,瑶瑶深思了一下说:“自己还是比较孝顺,每天都和妈妈打电话,嘘寒问暖;脾气很好,心地善良,能够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进取心强,对于学习、工作能够全心投入。”
我接着让瑶瑶描述三件大学里的自己感到最有成就感的事件,瑶瑶分享了她在寻找实习工作时霸面的一次经历。为了能够在暑假到公司实习,她在大三下学期开始寻找实习机会,投了很多简历都杳无音讯,我问她知道被拒的原因吗,有没有去和企业的HR沟通一下了,她摇摇头说不敢,在经过多次的失败后,有一家企业是她心仪已久的,但简历这一关依然没有过,她说自己很不心甘,下定决心去“霸面”一次,至于结果,瑶瑶说虽然面试没通过,但她很开心。我问她这件事情对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她说她战胜了胆怯,鼓足勇气做了一件以前想也不敢想的事情,以前她总是担心别人会怎么看自己,很多事情不敢主动争取,害怕出错,害怕丢脸,这一次尽管依然没有被录取,但她发现,“霸面”后同学并没有嘲笑,反而认为她勇气可嘉,其实即便错了,情况也并没有那么糟。
遥遥的第二个困扰是不知道是读研还是出国。
她说父母关系不是很融洽,母亲是一个家庭主妇,从外地远嫁而来,身边没有亲人,也没有朋友,父亲经商,应酬较多,对于母亲有所忽略,在情感生活中女儿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瑶瑶说基本上每天妈妈都会打电话和自己聊天,心情不好时也是向女儿倾诉,尽管自己有时候很忙,但也不得不安抚母亲,有时觉得很累。在出国的问题上父亲希望自己出国,母亲则希望留在自己身边读研。我问瑶瑶:“你自己怎么想的”,瑶瑶说自己内心很希望能出国学习开阔眼界,女儿和父亲的选择一致,阻力来自于母亲,咨询的问题实际上是如何与母亲沟通,获得母亲的理解和支持。我问瑶瑶:“母亲反对你出国的理由是什么呢”
“离家太远,她担心我会和她情感上疏远”
“母亲希望你在国内读研的理由呢?”
“离家近,每天可以打打电话,聊聊天,寒暑假可以陪她。”
“如果你在国外,可以每天和妈妈打打电话,聊聊天吗”
“应该是可以的,我的家庭经济条件还不错,我也可以通过QQ、微信和她视频,寒暑假我可以回家陪她,如果她愿意,也可以到国外度假。”
“也就说读书的地点,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不会影响你和母亲经常性的交流,对吗?”
“是的,我想空间上的距离不是问题。何况我出去读研只有两年时间,两年后我会回来的。”
“如果你和她承诺即便你出国了,你也会和在国内时一样和她聊天,她会理解吗”
“应该会,我之前没有和她说过这些。但我还是担心我走后她会孤独。”
其实,这是一个情感上对女儿有着强烈依恋的母亲,由于缺乏丈夫的关爱,缺乏朋友的关心,女儿成了她所有感情的寄托,在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是排在第一位的,其次才是亲子关系,显然在这个案例中,女儿扮演了多重身份:丈夫、朋友。我告诉瑶瑶:“无论你做得有多好,你都无法替代你父亲的角色,做好你自己,你可以试着和父亲沟通,希望他花更多的精力关注、关心母亲,你也可以告诉母亲可以去培养一些兴趣爱好,结交一些朋友,有自己的生活圈。”瑶瑶理解了我的话,表示会和母亲来一次长谈,打消母亲的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