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华中科技大学就业信息网

何立群:换专业还是换学校?

发布时间:2015-09-25 01:01:01

职业咨询师 何立群

闪耀的简历,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令人艳羡不已的、毕业后出路好薪酬高的工科专业,拥有这些东西的一位女生,却对自己的专业前途没有信心,想要投入北京大学心理学的怀抱,她究竟是怎样想的,经过与咨询师的对话,她最后的选择又是什么呢?

一、 案例背景

小甜,某高高校某工科专业大二女生,大一大二一直担任班级团支书,组织全班参加学校的特色团日活动并获得全校第一名;大一加入校广播台,一直担任英文播音;学校辩论组成员;参加过华中地区英文辩论赛并获三等奖;还参加过若干社会实践活动——小甜的在校表现不得不用出色来形容。

小甜目前成绩处于前40%,她从大一到大二,一直对本专业“提不起兴趣”,虽然她很清楚“学好了现在这个专业出去还是挺找钱的”,但她仍然对其他专业——心理学有浓厚兴趣,目前已在某师范大学旁听心理学双学位课程,有点想考北京大学的心理学研究生。但是认识到心理学和目前所学专业的就业有差别后,又犹豫不决。

二、没有差别的平衡轮

在面临选择时,咨询师有一种工具可以用来帮助来访者弄清内心深处的倾向,那就是——平衡轮。平衡轮的大致思路是画下一个圆,用圆来代表你将决策的事物,有几个选择就画几个圆,将每个圆分为数个扇形,每一个扇形代表来访者决策时看重的领域,就每一个领域进行打分,最后将一个圆内不同扇形的分数加总,得出某个圆的总分,几个圆的总分相比较,总分最高者往往是来访者内心深处最有倾向性的选择。例如有几个工作offer待选择,就画下几个圆,圆中的扇形可以代表“城市”、“薪酬”、“公司文化”、“家人看法”、“是否分配公寓”等等,给不同扇形打分后,加总圆的分数,得分最高的那个圆代表的选择就是综合最佳选择。

给小甜平衡轮图之后,小甜就“本科毕业找目前专业领域的工作”、“考北京大学研究生”这两个选择,给自己设置了5个扇形进行评分——“容易程度”、“圆人生梦想”、“工作后收入”、“可以长期从事”和“让爸妈觉得有面子”,经过一轮打分后,前者的总分是37分,后者的总分是36分。从分数上区别不大,这可让小甜犯了难。

“不着急”,我安慰她,“我们来看看你的决策信息是不是搜集得周全。”

注意到她对心理学的将来就业前景评价很低,我继续发问:“你怎么知道心理学的研究生,将来就业前景一定不咋地?”

“你看嘛,搞心理学的,要不就是做咨询师,要不就是去科研单位搞研究。我在网上查了查资料,大致就是这样……”

“北京大学毕业的心理学研究生也这样吗?”

“哦,那倒是没做过了解。”

我引导她理性的看待这个问题,应该去寻找几位业内人士请教,才能有较全面的信息,不能在网上一搜了事。

经过我的启发,她同意去拜访一些人,做职业生涯访谈。她不断搜寻自己身边目前拥有的资源,发现可以去问问她不久前认识的一位心理学博士、她所旁听心理课的老师和请这位老师介绍一个心理学毕业的硕士。

二、更加纠结的访谈结果

第二次咨询时,她带来了对几个业内人士访谈的结果。

根据3个人的反馈,学了心理学之后,不仅能在学校从事心理学教学、在咨询机构做咨询师、在专门的机构开展心理学研究,还可以在企业任职,担任人力资源部门的成员,或者为企业做某些决策顾问,或者做产品策划,在社区里开展社区工作、心理援助等等,就业去路有很多选择,当然,也有人后来放弃了这个专业,转了行。从事心理学的优势是会对人生和心理更多了解,活得更明白,让人更从容,劣势是要经过比较长时间的积累和实践练习,才能成为资深人士,获得可观收入。

带回来的消息喜忧参半,令小甜姑娘更加纠结。

三、浑然不觉的恋校情结

咨询貌似陷入僵局,小甜继续困惑着。

“你能再复述下你的问题吗?”我想要再理理思路。

“啊,情况就是这样的,我不是很喜欢我现在这个专业,我想要换个专业上研究生,我从高中起就想要考北大……”

灵光闪现!

“高中时就想考北大吗?”我赶紧揪住那灵光。

“是啊!”

“为什么是北大而不是别的学校呢?”

“从小的一个梦想吧,你看,学文科最好就是北大了。”

“可你选择了理科?”

“对,当时分科的时候还纠结来着,因为我高中时就对心理学感兴趣了,其实到这个学校来,我报过临床专业,但是分数太高录取不了,北大那年的线我也够不着,本来我以前成绩挺好的,一直想上北大呢,爸妈也鼓励我。”

“看来你对北大情有独钟咯!” 

“是呀,我们那个高中有不少同学去了北大呢。”紧接着小甜报出了一个中国人都知道的中学名称。

“那你这么想考北大的心理学,是喜欢心理学这个专业多一点呢,还是喜欢北大多一点呢?” 我紧紧跟进。

小甜听到这个问题,有点怔住,一时回答不上来。长叹一口气后,她说:“都有吧。”

“其实你很清楚,跨校跨专业考研,难度非常大。”我慢慢的说,“如果有一天出现奇迹,你被保送研究生到以下两个专业中,一个是本校心理学专业,一个是北大的你目前学习的这个专业,你会选择哪一个呢?”

这次小甜没有回答我的问题。

看来有些东西她自己还浑然不觉。

“我们今天的咨询就到这里,你回去好好想想,是想换专业呢,还是想换学校?”

四、豁然开朗的人生顿悟

这次咨询后两周,小甜都没有来。有一天我接到她的电话。

她在电话里告诉我,自己已经打定主意考本校的心理学研究生了,在旁听的课程会继续旁听,并表示自己本专业的学习也会重视,不让自己掉队,这样如果将来考研不成功,还可以找个不错的工作。她说:

“谢谢何老师那天问我那个问题,那个问题让我想了很久。可能每个人自己内心深处的倾向都藏在云雾中,自己并不知晓,您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见了自己的内心。回去后我好好想了想,考北大确实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心理学也是我感兴趣的,但我非要考北大的心理学研究生才能证明自己吗?才能视作人生的成功吗?高考的结果可能让人遗憾,但我现在这所学校和这个专业也是很多人羡慕的呀!我还是好好珍惜眼前,把自己练练好,将来能在社会上有出息吧。跨校跨专业考研很危险,我还是稳妥一点,只跨个专业吧。我跟自己爸妈也谈了,他们表示他们早就放下了对我考上北大的期望,也希望我本人能放下。”

听到这一番话,让我既高兴又感慨。

纠结的往往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人的内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