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华中科技大学就业信息网

【教练案例】黄贝娜:一个不成功的案例

发布时间:2014-10-31 01:01:01

一、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刘同学是个医科女毕业生,她在介绍的她的情况总结自己的问题:学习投入多,但效果不好;不了解自己喜欢什么,要做什么;不知道该怎样去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虽然兴趣广泛,但都不能成为能力。

(二)咨询思路

根据刘同学的描述,我们总结她的问题就是目标不清楚,所以我想先帮助她了解她到底想要什么,然后和她分析她有什么,最后再看她能为之做怎样的努力。

(三)具体实施情况

1、第一次咨询

首先让她自述她想要的工作,她说工作要稳定,生活能自给自足,但她现在工作的医院的工作环境不好,狭小的办公室、吵吵闹闹的人群。

用愿景展望:宽敞的办公室,很安静,人们都很有素质,着装整洁(不一定很正式)、简单,自己工作的地方是大办公室的一个隔间,有电脑、文件夹等办公用具,工作的内容就是写文字,虽有沟通但不多,工作性质不是很忙,但有挑战。由此我们判断,她没有领导的欲望,随性,不希望沟通信息成为最主要的工作。所以她认为自己现在在找的医学编辑工作比较符合这个条件。

接下来,我们进行来了个头脑风暴,我们对其进行合并同类项之后,得出9条她理想的职业特征:有一定的自由时间;工作有挑战性、创造性、变化性;待遇较好、工作条件好;稳定;与他人的关系平等、轻松;不与数字打交道;有学习机会;工作压力不要太大;不要应酬。我们又用平衡轮进行了赋值:“不要应酬”10;“稳定”、“不与数字打交道”9;“待遇较好、工作条件好”、“与他人的关系平等、轻松”、“有学习机会”8;“工作压力不要太大”7;“有一定的自由时间”、“工作有挑战性、创造性、变化性”6。当她得出这个结论之后,她发现自己的理想与医生这个职业是很符合的。于是我们总结他的问题实际上就变成了,为什么她对医生感兴趣却学不好。

由于刘同学没有做过MBTI和霍兰德的测评,所以我给她布置的第一次作业就是回去把这两个测评做一下,下次把结果带来。

2、第二次咨询

刘同学把两个测评结果拿出来:关于MBTI,她属于ENTP型,但是强度都不强,尤其是P-J这个维度,P很弱;关于职业兴趣类型,她属于喜欢和人打交道的那种类型。针对测评结果,我们一起进行了分析:她的特点并不是很明显,而她自己觉得自己各类都不像,不够她倒是的确喜欢和人打交道。她再次表示她愿意从事医生这个职业,所以我们就从探索她的技能入手来看看她能从事医生这个职业。

她在成就事件中列举了十件事情:(1)小学成绩好;(2)人缘好;(3)演讲比赛获奖;(4)作文好;(5)英文好;(6)凭自己的力量走出低谷;(7)高考成绩班级第一;(8)参加支教活动;(9)有幽默感;(10)实习时老师评价她态度认真。她从中总结出可迁移技能:学习、交往、表达、调节;自我管理技能:认真、幽默、有爱心;专业技能:英语

我给她布置了第一个作业:(1)分析自己与医生这个职业是否匹配;(2)了解医生这个职业的核心能力要求。

她又一次表示她想从事医生这个职业,但是就是考试过不了,主要原因就是记忆不够,理解不到位,归根结底是“有效重复次数不够”。针对她的这个问题,我们讨论的方案要不就是提高重复次数,要不就是提高效率。关于提高重复次数,那就得增加投入时间;关于提高效率,刘同学无比感概地说她尝试过很多方法:番茄工作法;与学霸一起学习,但她觉得最后效果都不是很好,我们一起商议认为要给自己一个具象的目标才行,她觉得这个方法可以试一试。所以她选定以“考事业单位”作为近期目标。于是我们拟定第二个任务:备考事业单位,每天学习不少于4.5个小时。她保证能完成8090%

咨询结束后的一周内,刘同学每天都通过邮件反馈她的学习情况。从邮件中可以看出她希望能按要求完成任务,有几天也确实完成了,但有时惰性上来时,就控制不住自己,效率低下,她也为此而沮丧。

3、第三次咨询

首先我们一起回顾了任务完成情况,刘同学自己分析了一下其中的问题:

1)任务制定有问题。效率还可以,但任务量过大,总是达不到,总在调整,没有信心了。

2)自制力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好。有时在教室坐了9小时,但只有4.5小时在工作。如果是自己的选择,自制力就强一些,如果不是自己的选择自制力就差一些。

3)情绪易波动。虽然心态相对较好,很放松,也愿意坚持下去,但中间有情绪波动,产生了焦虑情绪。究其原因,主要是对结果没有胜算,所以容易焦虑。

刘同学自己找到的解决办法:(1)提高做准备;(2)做一个可以监督自己的人;(3)承认、面对自己的不足。

二、案例成功与失败方面的分析

(一)成功的方面

能尽量保持零建议。

(二)失败的方面

1、没有找到她问题的关键点。整个咨询感觉我是被咨询对象牵着鼻子走的,这主要是我没能找到她真正问题所在。

2、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正因为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源,所以没法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3、没有收到实际效果,促进她真正的改变。虽然刘同学也很配合,想改变自己的现状,但是因为没有找到有效的方法,所以没有实际效果,当然也无法促进她真正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