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炎枝:现实、理想与梦想
发布时间:2013-09-03 01:01:01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夏炎枝
周末抽空看了下周周一要咨询的学生对象资料,一位大三工科女(是我校工科中的王牌专业啊),19岁,在这个年级估计是很小的了,而她的职业咨询分析报告性格类型为-艺术家型,等等。当看到这些,我有脑子里泛起了许多疑问,她年龄那么小是怎么考进我校这么好的专业的?保送还是艺术特长生?以她的性格类型,还能学习到三年级,大学生活如何度过的?如今她又是如何看待工科专业的?我充满了期待想见这个学生,想倾听她自己内心的想法。
第二天下午两点四十分我到达了学校咨询室,因学生还没到随意看了看桌旁的杂志。十分钟后就业教研室的助理同学带来了一位女生,个不高,不到1米6,身材比较苗条,皮肤有点黑,扎着长辫子,很文静,比较有礼貌,我称她为小孟。我们经过简单的寒暄后进入了今天的谈话。
专业与兴趣
当我以“你目前最困惑的问题是什么?”引出话题后,小孟慢条斯理的说了许多内容。小孟现在是大学三年级下学期,大学的专业当时是父母推荐报考的(她的父亲是高中教师),也是身边的亲戚朋友和同学向往的专业,她认可专业的前途,但是她说从内心深处对专业没有兴趣和信心。“你今后最想做什么?”她说她喜欢写作,一直想当一个作家。她平时喜欢读书和写日记。跳级参加小升初考试,结果60人名列第7,父母和她都很高兴;高中语文成绩很好,高中作文曾经得过满分,高考语文全省第一。根据兴趣游戏我让她根据自己真实的想法的写出几个她想成为的人名,五分钟后她纸上写了鲁迅、陶渊明、金庸、韩寒等。她对这几位作家的作品了解得比较多,有自己的想法。
现实与理想
就目前的专业,尽管小孟不是很喜欢,但学习加权成绩有82分,而且也不排斥,她觉得这个专业就业前景比较好,出国也比较容易。对于本专业为应用型专业,小孟觉得绝大部分同学毕业了工作是要进公司的,但她从小就不喜欢公司的氛围。小孟想象公司的工作方式:每天早上很早起床,赶公交地铁,冲冲忙忙的跑进高楼大厦,许多人座在一间屋子,分了很多办公区域,每人座在自己的小隔间里,对着电脑,正在繁忙的处理各种事情,而且经常要超额完成任务,还有要经常加班应酬,等等。当她想到这些,她觉得非常可怕,恐惧。所以因为害怕在学校的三年时间,她也没有什么公司的实习经历。小孟经历了生涯幻游,想象五年后她的工作方式,她说她正在一个安静的房子里,读书,想问题,进行写作……可是目前她的父母并不支持她毕业了放弃专业直接进行自己写作,为此他很苦恼。当我问到一个作家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其实她考虑得并不多,觉得有兴趣是很重要的,她期待的是刚进行创作时父母能给她资助和大力的支持。对于若进行写作多年都没有成效,又没有什么生活收入来源时,她说暂时没有想那么多,也担心若走作家道路以后的生活不能使自己满意。当理想遇到现实,小孟该如何对待呢?
考研还是出国,何去何从?
我们再次分析了小孟的性格类型,为很典型的艺术型。对自己的专业,小孟有时又渴望在专业领域有所成就,就目前的加权成绩,不太确定能否拿到保研指标,若不能保研,她不知道该选择出国读研还是考国内的。我让她仔细分析了出国和国内读研的优劣势以及目前的基础。谈到这里,小孟觉得自己的思路清晰了很多,以前从未将这么多问题集中起来考虑。我明白作为职业咨询师,我给不了她意见,我需要充当“伴舞者”的角色,倾听她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尊重她自己的选择。
并非选择题
对于小孟的工科专业学习与兴趣发展、考研还是出国、公司工作还是从事写作,就目前她的现状,其实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这些事件有时间先后关系,即使是在同一时间内发生,也并不冲突。从实践中真正了解自己的需求,自己的实力,能达成的目标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