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华中科技大学就业信息网

勇于探索,找准方向

发布时间:2012-06-07 01:01:01

环境学院 刘真

小李是家里的独生子,父亲是一名普通的职员,母亲下岗在家待业,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小李的成功愿望非常的强烈,影响愿望和挫折承受能力也较强,但人际交往愿望较低。小李大三了,成绩优秀,保研没有太大问题,但他不是很想干本专业的工作,于是就想跨专业考研,但是又不知道自己兴趣何在,为了避免像高考填志愿那样失败,主动联系了职业咨询,希望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同时也希望能通过咨询更加深入的了解自己、找到自身的不足。

小李的性格确认过程可谓是“一波三折”。小李的性格测评结果是ISFP型,但我们确认的过程中,小李又觉得自己是ESTP型,最后看了咨询手册后,小李又觉得是ISFP型。于是我让他回去再思考一周,尤其是E/IF/T两个维度。第二次见面,小李确认自己的性格是ISTP型,他说上次咨询后自己经过了认真的思考,还在网上看了很多关于E/IF/T两个性格维度的介绍,最终认为自己是ISTP型。我又拿出第一次看的咨询手册,让他对照ESTPISFPISTP三种性格类型,找出自己觉得最符合自己的那种,这次小李很快确定自己就是ISTP型。

我拿出第二本咨询手册。小李很快发现自己适合“实践性强”、“工作内容有趣”、“工作方式较独立”的工作岗位,也就是平时常说的“技术类、实用型、高效、人际关系简单”的工作,他挑出了自己感兴趣的“程序设计师”、“机械工程师”和“技术培训人员”三种岗位。

小李通过认真的思考和分析自己的成就事件,发现自己具有的可迁移能力有“自学能力、理解记忆能力、高压下冷静办事的能力、推理能力、检索能力、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有较好的专业知识技能、还有“自律、自强、反省”等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一系列的自我探索,小李变得更加自信。但是小李对将来的成长路径还从未做过探索,他不了解本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去向,也不清楚如何联系研究生导师。于是我给小李布置了新的作业——探索职业路径。相信通过不断的探索,小李会一步步找准自己的方向,取得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