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华中科技大学就业信息网

工作的动力在哪里

发布时间:2010-09-09 01:01:01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吴芳

 

1、 案例背景

2009年7月份,我参加了北森在华中科技大学举办的GCDF培训班,我的身份是华中科技大学一名辅导员。由于工作中我需要接待来学校招聘学生的用人单位,而且经常需要为学生提供就业方面建议,但我本人对职业规划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得不多,这就使得我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在这种情况之下,学院领导安排我参加了GCDF的培训班,我非常珍惜这次参加培训班的机会,当我完成了培训班的学习之后,我认为自己收获很多,对今后的工作更加有信心了。

为了检验我自己的学习效果,我决定做一个职业规划方面的案例。刚好在我与大学同学的一次聚会中,我提到了前一段时间进修了全球职业规划师的课程,我的一个大学同学就说他的好友李祥现在正面临着职业困境,非常希望得到专业人士的帮助,希望我可以与他好友谈一下。我欣然同意。

首先,我来介绍一下案例中主人公的一些基本情况。

李祥,男,33岁,老家在湖南一个山区小镇,父母亲都是农民,家境贫寒,家中有三个孩子,上面有一个姐姐,下面有一个妹妹,都是专科毕业,他是家中的唯一的男孩子。他从小成绩就很优秀,虽然家境贫困,但他凭借自己的聪明和毅力,最后考上了重点大学,并且本科毕业以后又换专业考上了本校的通信专业研究生。

李祥在省会城市的一家行政单位工作,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他目前的这份工作,但他并不喜欢这份工作,虽然周围大多数人都认为他的工作在收入和福利待遇方面都很不错,但是他本人却不是很满意。他想过换一份工作,目前正为如何抉择而苦恼。

通过我的同学联系上他后,我告诉他我参加了职业规划师培训,并且希望能够对他有所帮助时,他表示很有兴趣,打算约个时间见个面。

2、 咨询过程

由于我们事先有了约定,所以很容易就进入了关于职业方面的主题。首先我告诉他我会运用自己有资格使用的各种正式和非正式测评工具来对他的能力、兴趣和价值观进行评估和解释,帮助他确定职业选择,从而帮助他明确职业发展的目标,帮助他进行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

同时我也告诉他:你的所有信息包括测评结果都是保密的,如果有必要向其他的机构或者个人透露这些信息,那么分享信息的其他机构或个人也有义务为他保密,但是自杀、伤人、违法犯罪不在保密范围内。并且我告诉他在案例中我是用的化名,并不是他的真名,而且我更不会将他的信息透露给他的好友即我的那位同学,请他这点一定要放心,在咨询的过程中要信任我。他也表示理解和认可。然后我又具体的向李祥介绍了职业咨询过程的目的,要达到的目标,所使用的技术,过程中要遵守的原则,以及可能对双方关系造成限制的各种因素,并与他签订了一份协议。

以下是我和李祥一同制定的咨询目标:

1、 帮助他明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职业价值观;

2、 帮助他找到自己的职业问题和解决办法;

3、 与他一起探索适合他的工作类型,协助他决策是否要更换现有的工作;

4、 帮助他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以下是咨询过程。(规划师简称G,李祥简称L)

第一次咨询:

G:你毕业工作有几年了?

L:我已经工作6年了。

G:在过去的六年中,你更换过工作吗?

L:没有,我目前的这份工作是我毕业后的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工作,从我刚开始这份工作不久,我就考虑过更换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都未能更换,一直维持至今。

G:你对现在的工作是不是不太满意?听说你目前在这份工作的去留问题上遇到了选择困难?

L:我的工作工资收入、福利待遇不错,而且这份工作非常稳定,对我而言,这是最大的优点,也是唯一的优点。我们单位是一家行政单位,我的岗位是计算机技术支持,技术部门在这个单位内部不算核心部分,只是一个辅助服务部分。开始我也认为自己只要多学习业务知识,到时候换岗到业务部门就可以进入核心部门,就可以有升迁机会。但是久而久之我发现自己不喜欢行政部门这种按部就班的工作性质,我发现随便一个高中生稍加培训都可以完成自己的工作,工作没有难度,没有新意,陈旧不堪,例行公事,完全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

而且我设想过即使让我当核心部门的负责人,我也不会有成就感,因为那种上传下达的机械式工作方式,永远都让我没有任何的成就感。我发现自己现在没有任何工作的动力,也没有为这份工作而奋斗的想法了。要不是这份工作待遇不错,我早就选择离开了。

G:你刚才谈到“从刚开始这份工作不久,就考虑过更换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都未能更换”,你去真正实施过找其他工作的行动吗?还是只是停留在思索阶段?

L:都只是在物色和考虑阶段,都还没有真正投递过简历或者找其他工作的相关部门负责人谈过。

G:你的简历写好了吗?或者修改过很多次了,但是还没有定稿?

L:我从研究生毕业后,还没有制作新的求职简历,还是研究生就业阶段的那份简历,找到现在的这份工作之后,我就没有用过求职简历了。

G:好,我想请你回去认真思索一下:为什么你工作的这六年来,一直没有迈出真正要更换工作的实质性一步,也就是说为什么你连一份简历都没有投递,甚至连简历都没有制作?

L:嗯,这是一个问题,我会回去认真考虑一下的。

G:我这里有一份职业规划常用的测试表格――《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表》,希望你能够认真回答上面的问题,请在下次面谈的时候把结果拿来,我们一起看看。

第二次咨询:

G:你当初选择这份工作看重的是什么?

L:待遇不错、而且有自由支配的时间。首先我还是比较看重经济收入这方面待遇的,而且一开始工作就必须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我家有姐姐、我和妹妹三个孩子,姐姐和妹妹都是大专毕业,家里因为我们姐弟三人念大学的学费和找工作的费用,欠下了一笔数万元的外债。当时作为家里未来的主要经济来源,我必须承担起偿还家庭债务的重任,而且让父母这么多年生活在经济压力之下,我必须快速改善家里的经济状况,而行政单位稳定、可观的收入可以满足这种需要。看重工作的经济收入也是我本科毕业换专业报考通信专业研究生的原因,其实我个人并不是特别喜欢通信专业的,由于通信专业是热门专业,毕业后容易找到起点收入高的工作,所以我就换了专业报考研究生。

另外我也很看重工作后是否仍然有大量的可自由支配时间。我读研究生的时候被导师派到公司合作项目,我亲身经历了企业那种为了赶工程进度而经常加班的、高强度的场面,我不喜欢那种随时加班的、工作狂的企业文化,我认为那是不尊重人的表现,而且我希望能多一点自己的自由生活时间和空间,那样我可以去看自己喜欢看的书、思考一些自己关心的问题,而且我还可以不断深入探索去搞清楚到底自己适合干什么工作,这样这个工作就可以当作我下一个工作的跳板,给我一个缓冲期。

我很看重自由,但是企业里面很难有这种自由,而行政单位由于朝九晚五,很少加班,可以满足我的需要。我认为待遇和自由时间是我当初选择这个工作的两个最大的优点。

G:你刚才说到你当初就有想法把这个工作作为下一个工作的跳板?

L:是的,我当初有这种想法。我从学校毕业出来参加工作有六年了,这六年间,我不但还清了家里的外债,而且我成了家,买了房子,买了车子,有了自己的孩子,总之,这个工作在经济方面确实给我解决了不少问题。

但是这个工作也有一个最大的不足,就是没有可持续发展的所谓成长性。我说的这种成长性不是简单的职位的升迁,因为这种行政单位的职位升迁对我而言除了钱多一点、官大一点外,没有任何其他的意义,干的事情还是那些事情,没有变化,没有挑战性,我得不到内在的成长和满足。这种工作不是我所喜欢的工作,很难想象我会一辈子都干这么枯燥、机械化的工作,想起来都可怕,真是浪费生命。因为这种工作空闲本来就很多,所以我经常会利用工作空闲去思考我以后的职业之路到底要怎么走。

G:请问你提到的缓冲到底有什么作用?

L:就是一方面有经济来源,另外一方面我可以利用机关的富余时间思考我到底要找什么工作,我到底要储备一些什么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来适应我的新工作。

G:看来你一开始就没有把这份工作作为终身职业,是这样吗?

L:是的,我一直在考虑换一份新的工作。我曾经想辞职去当老师,但是我又觉得当老师没有什么挑战性,就那么几本书教一辈子也很枯燥,没有成长性。后来我又想去找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读博士转行,比如历史、文学或者哲学,但是又发现那种专业连找个收入较好的工作都很困难,我不愿意生活过得太拮据,我希望能够过衣食无忧的生活,这必须是生活的一个基本特点。

后来有同学建议我合伙开一个小公司,我也不愿意,因为开公司有太多琐碎的事情要处理,整天忙着应酬和疲于奔命,还要经常讲一些言不由衷的话,虚伪和表面,很容易把身体搞垮。人一生的时间很有限,我不想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这些琐事之上。总之,这些我都思考过,但最后都否定了。

G:上次我给了你一份《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表》,现在我们来一起看看:

李祥他上次回去后很认真地完成了我给他的《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表》,

测试

R型

I型

A型

S型

E型

C型

第二部分

0

5

1

5

5

0

第三部分

2

6

2

5

6

4

第四部分

0

3

1

3

0

1

总分

2

14

4

13

11

5

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李祥I型、S型和E型得分都明显比其他三项得分高,可以得出他的霍兰德代码是ISE,如果让他在研究型、社会型、企业型占主导地位的职业环境中(如科研机构)工作会感到比较舒适自在,但如果让他在一个实用型、艺术型、事务型占主导的环境中工作(机械师、司机等)可能会感到格格不入、不满意。根据霍兰德的匹配性理论,我帮助李祥测算了一下他目前这份工作的职业满意度和职业稳定性:

匹配性得分= 4 

工作

个人

I第一

S第二

E第三

其它

C第一

22

10

4

0

R第二

10

5

2

0

I第三

4

2

1

0

从李祥职业匹配度可以看到,他目前的工作确实很难让他满意,很难有成就感,从他的霍兰德代码ISE来看他更适合从事社会研究型的工作。

虽然李祥言谈中多次提到工作的挑战性和经济收入高低对他而言很重要,为了进一步明确李祥职业价值观,我让李祥做了职业锚的测试题。从测试结果来看,他比较偏重技术型、自主独立型、挑战型。

为了进一步澄清和探索李祥职业价值观,我介绍了舒伯的15项工作价值观:利他主义、美感、创造力、理性刺激、成就感、独立性、威望、管理、经济报酬、安全感、环境、督导关系、同伴、生活的方式、异性,我要李祥一张白纸上写下5个最认可的价值观,请他思考一下为什么选择这些词?他选出成就感、利他主义、经济报酬、独立性、安全感。我请他再将这些价值观进行排序,他依次选出了:利他主义、成就感、独立性、经济报酬、安全感。

我问他为什么这样选择?他说如果一份工作不能对社会有所贡献、不能帮助到他人,他是无法接受的。另外他觉得自由对他来说也很重要,而收入高低目前对他而言也很重要,将来经济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不一定了。从他的选择来看,他更看重工作的社会价值、追求工作的成就感,但是对工作的稳定性要求并不高,这点似乎与他现在这份工作的性质也是不太相符的,难怪他认为现在的工作“完全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并且觉得没有任何工作的动力,也没有为这份工作而奋斗的想法”。

这次我请李祥去以后思索一下,在一张纸上至少写下5件让他感到很有成就感的事件,并且尽量明确时间、地点、事件和取得了什么成就等详细情况。

第三次咨询:

李祥我看了他写下的5件成就事件:

1、 我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由于我是一个喜欢打架而且学习成绩很差的孩子,老师用激将法批评我是一个没有前途的孩子,这激发了我的学习斗志,使得我在一个学期内成绩由倒数几名上升到第一名,并且一直保持了这个成绩一直到毕业。这件事让我自己觉得自己有一种可以力挽狂澜的能力,极大地提高了我的自信心。

2、 我初中毕业考高中时,在所有的老师都认为我考不进全县前十名(因为我所在的初中教学水平非常差,历史上重来没有同学考进过全县前十名),而我竟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进了重点高中。我从这么差的学习条件、极差的家庭环境中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脱颖而出,学得这么出色,我很自豪。

3、 我能够在工作的短短几年间,迅速改变家庭的经济状况,并且使自己的小家庭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还了家里几万元的外债,成了家,买了房子,买了车子,有了自己的孩子,并且让孩子可以接受比较好的教育,这些都需要经济的支撑。我在没有父母和其它人可以帮助的前提下,完全靠自己和妻子完成这一切,我觉得这很不容易,不是很多人都能做到的。

4、 在单位年终的文艺晚会中连续两年抽中特等奖(每次中奖概率为五百分之一),这说明我这个人运气非常好,老天对我很好,我也可以成为一个幸运儿,这是对我的一个很好的暗示。

5、 我找到我的妻子也是一件很成功的事情,我在本科阶段开始初恋,并且经过几年的恋爱过程最终成为夫妻。我觉得在大学期间就初恋并且最终能够走到一起,这种事情概率本来就不高,但是我做到了,而且当时我的经济条件非常糟糕,我仍然和妻子保持了很好的感情。

从李祥的成就事件中可以看到:他是一个非常善于学习、做事情很认真执着的人,能够在师资条件很差的情况下,自己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并且很成功;同时李祥是一个自尊心很强,很有斗志的人,老师的一句激将的话语就可以让他发奋努力,同时他也非常自信;李祥责任心很强,为了家庭他可以努力工作挑起重担,从他初恋就结婚并且成立了幸福的家庭,可以看出李祥恋人和家庭都非常负责任,也很善于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善于与人沟通、交流。我将这些在他的成就事件中反映出来的他的能力逐一向他确认,他很认可自己是能力还比较强的一个人,我告诉他这些能力在对他的工作是非常重要、非常有帮助的。

咨询进行到了这里,我觉得对李祥而言,再找一份不错的工作肯定不成问题,现在主要问题是:怎样的工作适合他?他是否要放弃现在的工作?我觉得决策平衡单也许可以帮到他,于是我帮助他一起开始针对是否要寻找新工作这样一个决策而制定平衡单。

在制定平衡单的过程中,我先告诉李祥衡单可以帮助他更清楚的看到这两项决定对他各方面得失的影响,也许在决策过程中可以帮助他。我尽量鼓励李祥照他自己的意愿来设置选项,而不是按照他人或是社会普通的标准,并且不断提示他尽可能的把选项设置考虑得全面些,整个过程中我也会反复的就一些选项设置和加权分数向他进行确认。当选项和加权分数都设置好了以后,我又再次提醒了一下他请他看看还有没有什么选项是漏掉了的,最后他得出的结果是寻找一份适合他兴趣的新的工作。我告诉他:这不一定是永久的决定,也许只是暂时的决定,因为它是根据“目前”你能力所能及的资料,由你根据对自己了解的程度所作的决定。我请他将这份平衡单带回去,在这段时间内再反复看看,还有哪些设置得不合适的选项或者加权分数,再看看是不是还有一些重要的因素被忽略了,经过修改后,再来看是不是决定会发生变化。

四天以后李祥动给我打来电话,他告诉我他现在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我们的这次咨询使他自己明确了很多东西,关于自己的兴趣、能力、价值取向等他也更明白了,他非常感谢我对他的帮助,并且他还告诉我,我对他的指导还是挺专业、挺有效的。听到这些我感到很高兴,觉得自己的许多努力是很值得的,同时也为自己能帮助别人而感到很欣慰。我告诉他如果他现在已经有了一些决定,就可以开始为自己制定一个目标,然后围绕着怎样达到这个目标而制定相关的行动计划,可以开始踏上自己明确的职业生涯里程了。凭着他的执着和认真,我想他一定会成功的。

谈话接近尾声的时候李祥示很想与我保持联络,希望我们成为朋友,但是我诚恳地拒绝了他,我告诉他:作为职业规划师我必须要遵守我们的职业道德规范,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我们不应该和来询者及前来询者建立任何感情上的亲密关系,所以也请他谅解。如果将来他还需要我的指导和帮助,仍然可以来找我进行正式的职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