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磨炼 美好前程
发布时间:2009-12-30 01:01:01
华中科技大学职业咨询师 王昀
玲是一个身材匀称外表看上去比较有亲和力的女孩,来询时她带来了在学校里做过的“朗途测评报告”。
在和玲充分沟通后,我了解到她的大致情况:一家三星级涉外商务酒店来学校招聘,起初听说是招聘总经理助理一职,去的人还比较多。后来知道是个二级城市的酒店,就走了一半人。最后玲和另两个男生被面试上。玲很高兴,但是在面试后并没有谈签协议的事,酒店老总只是表示可以随时去实习,让玲感觉到对方并不太想要一个大学生,舍不得投资去培养一个没有经验的大学生,于是玲基本没有抱希望去那里工作了。之后,玲又开始了频繁的跑招聘会,但是收获不大,反倒有点迷失方向的感觉。
这个时候,酒店老总给她打来了电话,对方向她表达了几个意思:一是了解她的发展目标,看是否愿意在酒店行业长期发展下去;二是他们计划的培养模式,即从办公室文员做起,然后到每个部门去锻炼熟悉业务,根据能力表现,接着就是做中层管理,最后做到高层管理;三是要求玲边工作边进修酒店管理的函授学习,因为玲是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
在这三点上,玲和对方达成共识。但是在工资待遇方面,和玲的期望有落差,比其他同学找到的工作待遇都低,双方约定“五一”节中再见一次,面谈。因此,现在玲很急迫,希望我能给她一些帮助。
玲在朗途测试中得到的结果是:性格为外向、感觉、思考、判断 ESTJ型,动力指数为影响愿望(88分)、成功愿望(87分)、挫折承受(87分)、人际交往(93分),属于主宰型、开拓型类型。职业发展报告给她的岗位特质是:喜欢在一个要求严格、遵循标准化的操作程序的环境中工作,善于搜集、整理、分析和演绎推理具体的信息资料,喜欢管理类的工作,统计发现很多这种特点的人在中层管理职位上做的非常出色。
玲是个很有心,对自己很负责的女孩,在来咨询前,查了很多资料,包括酒店行业的特点,酒店人才的发展等,还仔细分析了自己的性格特点。她告诉我,她认为朗途的这些结论及其描述比较符合她的特质的,她还是很有意向去那个酒店工作的。
我又询问了一些情况,了解到她的专业基础知识良好(拿过一次二等奖学金),做过基层团支部书记两年,后来做过学校就业与职业发展协会的外联和综合事务部门的工作,同时还参加过很多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沟通和交际能力不错,有一定的领导能力,酒店行业应该是比较适合她的。
于是我和她一起来探讨她自己的未来之路。这家酒店虽然在外地,但酒店规模还可以,部门设施齐全,能有机会熟悉整个酒店的营运,并从中找到最适合自己发展的部门工作。能进入这样的大型酒店对于一个非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是很难得的机会,是入行的好机会,而且这家酒店的老总也有鼓励员工不断学习的思想,这一点更是难得。
我指导玲做了一次“职业幻游”,玲给自己作了个大致的规划:
目标:12年后进入武汉市四星级以上酒店,做到部门总监或者执行副总监。
1、3-4年内:熟悉酒店营运,做到某个部门的中层主管;进修获得酒店管理的大本函授文凭和中级职业资格证;强化语言学习,英语口语流利。这个基础在地方酒店获得。
2、5-8年内:部门主管;进修获得中高级职业资格证;同样强化语言学习,至少掌握三门外语,英语口语流利,其他小语种能基本看懂和简单交流。这个阶段,如果地方酒店发展不错,那就要争取做到该酒店的执行副总经理;如果因为其他原因,则去武汉市的大型酒店寻求发展,做到部门主管的位置。
3、8-12年内:部门总监;就修获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保持强化语言学习。这个阶段,如果在地方酒店做到了执行副总经理的位置,那么就一定要去武汉市寻求更好的发展,甚至降低职位从部门主管的位置做起也可。
为了更好地帮助到玲,我又帮她澄清了自己的价值观,目前的收入并不是她最看中的,最看中的长远发展和成就。接下来,我给了玲一些简单的建议,她表示心情舒畅了很多。
“五一”刚过完,就收到玲给我发来的邮件,她和那家酒店的老总谈得非常愉快,双方已签了协议,即将过去上班。看了玲的信,我也替她高兴,其实在这个个案中,大多数的决策都是玲自己做出的,我只是起到了陪伴作用,玲很清晰自己的兴趣和希望,也很积极主动地探索自己,因此,我相信她的未来应该会很好,会逐步实现她的愿望和理想的。
玲的行动计划我认为非常不错,在我接触过的很多同学中,很难看到能象她这样的认真考虑入一个行业,并合理的按步骤规划自己的未来。大多数同学共同的特征是,不知道自己到底该从事本专业还是跨专业的工作,或者非理性的认为今天从事的工作可能是一辈子就不变的,没有一个奋斗目标作为标杆。产生这些想法的根源我认为大多数同学是对职业和工作的了解还非常的抽象,对自己的专业能从事哪些行业和职位也是很模糊的,对所受的大学教育缺乏自信但又把自己当成“人才”而不肯“屈就”。
在玲的行动计划中,她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给自己定的奋斗时间为12年,在这12年中,每一次跨越都是3~4年,而且务实。从最基层开始蛰伏,潜心磨练自己能力,今天的努力都是为明天的提升做基础。
玲的案例应该能给正在找工作的同学们不少启示,跨专业工作不是不可能,职位的高低只是暂时的,从基层做起不是没有发展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