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最了解我?
发布时间:2009-12-30 01:01:01
华中科技大学职业咨询师 肖莎
最近我收到一位名为小宁的同学的来信,他在信里这样写道:“几乎身边所有的人都认为我非常适合从政,而我认为自己的兴趣点并不在此。如果说职业选择应该关注自己适合的话,那么到底是旁人认为我适合的更适合自己,还是兴趣点更适合自己呢?”
我一下子就被这封信的内容所吸引了。很多人,尤其是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他们对自己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和深刻,在不断探索自己的过程中,朋友的意见对他们所产生的影响不可忽视。如何平衡自我认知和他人认知之间的差异,是他们成长过程不可或缺的部分。
给小宁回信后,我们约好时间在学校的职业咨询室里第一次见面。
第一眼见到他,就感觉到他对人彬彬有礼,说话条理清晰,很明显比一般的大二学生更成熟稳重一些。接下来,我对他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了解。
小宁,公共事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方向)专业本科生。虽然这个专业是他自己选择的,但是读了以后才发现和自己当初所理解的有一定差距,不过尚能接受。他性格比较文静,课余时间多喜室内活动,如上网、看书等,在系学生会担任了较重要的职务,在同班同学中威信较高,而且大家都认为他的个性非常适合做公务员。他是家中的独生子,但是从高中起就住校,而且这个决定是他自己顶着父母的反对做出的,这说明他非常有自己的主见,独立决策能力很强。他的父母都在大型国企工作,工作稳定,所以也很希望他能考公务员,找一份稳定有保障的工作。但是他自己却并不这么认为。
外面天气很冷,为了让他暖和一点,也为了舒缓他的情绪,我决定先给他做霍兰德的兴趣岛屿游戏。很快游戏就有了结果,他最愿意去的是E岛,其次是S岛,然后是C岛。这个测试结果显示,他对于企业经营、贸易经济最有兴趣,喜欢富有挑战的工作;同时,也很愿意与人打交道,有合作和助人的意愿;最后,他希望工作能够井然有序,组织高效。
从这个测试结果来看,他的职业兴趣似乎和公务员并不冲突,而且还有相当一致的地方。那么他为什么那么抗拒公务员的工作呢?带着这个疑问,我开始对他的能力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我要求他写下目前为止他最有成就感的十件事情。他略为思忖,就完成了这项任务,书写流畅,字迹洒脱有力。
首先,我要求他简要给我解释一下每件事情的具体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他比较在意别人对他的正面评价,大部分原话他都能完整准确的复述,但是对于那些他个人认为言过其实的正面评价他也不是很愿意接受。我问他:“你是否觉得你是一个比较低调的人呢?”他很坚定的否定我这个说法,他认为他为人还是比较高调的。于是我又问:“那么如果我说你的高调是一种理性的高调,你是否同意呢?”这次他笑着点点头,表示赞同。
接着,我又要求他给我详细说说这十件事情里让他感觉成就感最大的。他看着刚写的成就清单,很迅速的把一些考试之类的成就打上了叉。最后,他指着第十项对我说:“就这个吧。”我一看,第十项是这么写的:“一直以来都能得到同学们的尊重。”我让他具体解释一下。他说,每次和同学们一起讨论问题或者开会的时候,他的意见通常都会被接受,而且即使是被反对,那么被反对的强烈程度也会比其他同学低很多。还有一点,一般聚会要是谁迟到了一定会被骂,但是如果是他迟到的话基本上不会有人指责他,好像大家都觉得他迟到肯定不是故意的,肯定是有其他什么重要的事情才会耽误。这说明他在同学之中的确是很有影响力和威望的。
除此以外,我要求他再选一件最有成就感的事情。这次,他选择的是他参加了一次校级的演讲比赛并获得了最佳脱口秀奖的事迹。当他回忆这段经历的时候,脸上仍不时泛起笑容。看来这件事情对他来说确实还是很值得回味的。
我又从头回顾了一次他的成就清单,并且结合他自己选的这两件最有成就感的事件,对他的能力做了一个归纳和总结。他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学习能力也很不错,其中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尤为突出;关注他人,在同伴中有威望,能获得绝大多数人的尊重;具有独立决策的能力,并且对于自己的决策能够勇于去执行。
对于这次职业兴趣和能力探索的结果,他感觉比较满意,他觉得和自己之前的自我认知相差不大,比较一致,但是又更准确和系统一些。他表示他很期待下一次的面谈,希望可以更深入的了解自己。
第二次面谈转眼就到了。这次面谈,我们没有过多的寒暄。我让小宁先做了一个职业生涯的幻想。从他的幻想里可以发现,他期待他的工作是一份很有条理很有秩序的工作;既有和同事、客户交流的部分,也有自己独立工作的部分;并且工作和家庭之间要有所平衡。
做完职业幻想之后,我进一步对他的职业价值观进行探索。
首先,我使用了发展清单,让他选择十个对他而言最重要的价值观。他选择了这样十个:薪资水平,升迁机会,领导力,自主性,多样性,学习,细节导向,成就感,影响力和身份。
接着,我又让他从这十个里面划去五个相对而言不重要的。他考虑了一会儿,留下了这样五个:薪资水平,升迁机会,领导力,自主性,影响力。
最后,我让他只留下一个最重要的价值观。这次他思忖了一段时间,最后他留下了升迁机会。对此,他解释说;“有了升迁机会,薪资水平自然会提高,领导力、自主性和影响力自然也会随之加强。”说完,他自己就笑了。
通过对他职业价值观探索过程的观察和思考,我得出结论,他是一个非常看重发展机会和空间,尤其是可持续发展空间的人,是一个为了长远的发展机会愿意牺牲眼前既得利益的人;同时,他很希望在工作中自己可以有独立决策的空间;最后,他非常希望自己可以对别人有领导力和影响力,他很在意别人是否尊重他以及他的建议。
在探索职业价值观的过程中,小宁特别提到了一件事情。因为他们这个专业考公务员的人特别多,所以他的辅导员专门就这个问题给大家开过几次会,希望同学们能够理智冷静客观的看待这个问题,不要一窝蜂人云亦云,应该根据各自的特长和兴趣来选择就业出路。他对于辅导员说过的一句话印象特别深,那就是“蚍蜉撼树,壮志难酬”,或许这也是他不愿意做公务员的原因之一吧。
至此,我基本上已经能够理解为什么他的自我认知和他人认知有冲突了,但是我想我还是对他多做一些了解后再回答这个问题吧。
这次面谈后,我给他布置了两个作业。一个是让他去网上搜索一下,他感兴趣的职业和岗位都有些什么要求,他离这些要求有没有差距,有多少差距;另一个是让他选择一到两个他比较欣赏的成功人物,具体解释一下这些人物身上有哪些方面的特质是最吸引自己的。
第三次面谈一开始,他就迫不及待的拿出自己做的作业,看得出来他是很认真的做这个作业的。
首先,他感兴趣的职业和岗位基本上都是管理类的职位,要求大多是善于与人交流,口头或书面表达能力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等等,这些要求与他本人所拥有的能力并不冲突,基本符合。这说明他的能力和兴趣基本没有冲突,比较一致,了解到这一点,他自己也觉得很开心。
接着,他又给我介绍了两位他比较欣赏的人物。从他的介绍中可以看出,这两位人物的共同点就是他们都很有魄力,很有变革精神,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的变革都成功了,从而赢得了更多的尊重和威望。
然后,我把前两次面谈没有搞清楚的若干问题做了进一步的澄清。
最后,我们回到了他一开始提出的那个问题:为什么别人都认为他适合做公务员,但是他自己却不想做公务员?
从兴趣和能力探索的结果来看,似乎并没有和公务员的要求有很大冲突。看来问题一定是出在价值观了。这时,我问了他一个问题:“如果我说,你只是不愿意做公务员,但是并不反感从政,你同意我的这个说法吗?”他很认真的思考了我的问题,然后很确定的点了点头,并且再次提到了那句话:“蚍蜉撼树,壮志难酬。”看来,问题的症结就在于,目前他身边的人对他的能力虽然十分认可,但是他自己意识到公务员的环境并不是如人们所理想的那样,因此也许并不能使他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和认可,这会让他很难受,所以他的自我认知就和他人认知产生了冲突。
小宁也承认,他的确很看重自己在周围人心目中的地位以及影响力,但是做公务员要想达到这一步,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相反,在企业里做管理人员,只要能力达到了,就可以较快的获得升迁机会,相对比较容易获得周围人的认可,赢得尊重和威望。说到这里,小宁脸上慢慢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一边点头一边自言自语似的说道:“我明白了,我知道我应该怎么做了。”
看来,我们的咨询也到了告一段落的时候了。目送小宁离去,我不由得长吁了一口气。自我认知决不是一个轻松和简单的话题,尤其当自我认知和他人认知产生冲突的时候,更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客观分析,认清最真实的自我,从而做出最优的职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