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技术,还是管理?
发布时间:2009-11-11 01:01:01
华中科技大学职业咨询师 牛慧娟
一、案例背景
周某,21岁,系某大学机械学院大三学生,学习的专业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武汉人,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父亲是司机,母亲是商人。
周某专业课成绩中等偏上,对自己的专业也比较认可。在学习的业余时间,他做了许多其它工作,他曾作为广播台记者进行采访,作为书法协会秘书部长组织“留学生讲书法”的活动。成功入选为全国第六届城市运动会华科站的志愿者,成为学校“第七届大学开放日”的校园导游。参加了麻省理工和华中科技大学的暑期交流夏令营,并被评为“优秀营员”。同时他爱好文体活动,是自己班级文体活动的负责人,学院羽毛球队的队员,还在体育课部老师的指导下,作为人力资源部长创立了大众体育管理中心。
他前来咨询的原因主要是:周某学的是技术,但在学校里做了一些管理的工作,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类型的工作,是技术还是管理?他自己的想法是从技术做起,然后往CTO的方向发展,不知这个方向是否合适呢?该如何努力呢?另外,他还想去国外留学,但又不知道去什么国家比较好?应该做怎样的职业规划?同时,他还想申请暑假到公司去实习,也做了一份自己的简历带来了,希望老师能帮他提些意见或建议。
二、咨询过程:
在了解了周某的大致情况后,我认为他最大的困惑还是自我认知,不知道自己究竟最适合做什么?由于对自我认知的困惑导致了他对自己未来发展的困惑,尤其是现在已是大三末,马上面临着毕业,不知道毕业后该向哪个方向发展?于是我认为首要的问题还是帮他进行自我认知,在进行自我探索的过程中让他自己弄清楚自己的优势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
在进行自我探索时有很多评估工具,包括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最后与周某商量,在探索兴趣时我们用霍兰德的兴趣量表,还让他做了MBTI的测试,在探索他的能力进我们用了成就事件,这是一种非正式评估方法,但是确实能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能力优势。
1、职业兴趣方面
周某在做了霍兰德的兴趣量表后,得出的结果是R12分,I16分,A8分,S20分,E18分,C6分,我问他对霍兰德的兴趣量表是否有些了解,他说以前在网上看过一些,但是不是很清楚,于是我又向他详细地解释了一下他的测评结果是什么意思。
主要帮他分析了得分较高的前三项,即SEI,S社会型人的主要特点是对人比较感兴趣,关心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对人和善,不喜欢竞争,社会型的人要求从业者具备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工作的内容主要是社会服务类或公益类,所从事的职业涵盖政府工作人员、教学人员、咨询·顾问人员、社会工作等。E企业型人的主要特点是喜欢冒险竞争,有抱负,追求领导和社会影响,具有较强的言语说服能力,企业型的人要求从业者自信、务实、有胆略、有责任感,同时具备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经营管理才能。工作的内容主要是经营、管理、劝服、领导等,所从事的职业涵盖销售、管理、司法、金融、贸易等。I研究型人的主要特点是喜欢思考,分析与推理,有强烈的求知欲,有时被描述为知性的或不依循惯例的,研究型的人要求从业者具有很强的分析、推理和创造能力。工作的内容主要是对各种现象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同“观念”打交道,所从事的职业涵盖科学、理论研究、计算机程序员、生物、数字、营养师等。
周某在听了我的解释后有些困惑说,感觉有点矛盾哦!我说E型和I型正好是对角线,说明你的职业兴趣中心理学相似程度比较低,也就是说一致性比较差,简单地说也就是通过测评你的职业兴趣并不是非常明确。
2、人格方面
周某在做了MBTI测评后显示的结果是INFJ型,他的性格为内向、直觉、情感、判断。从测评的结果来看,这种类型的人有强烈的感情和正直的品性,渴望为他人做贡献,忠实于自己的预见,内心有坚定而深刻的信仰;富有独创性,细致谨慎,深思熟虑,不容易受人牵制;喜欢独处,独立而有思想,相信自己的见解和信念,不轻易向人袒露内心的感受和认知,但是愿意同自己信任的人分享内在的自我;有了解和把握他人的心理方面有先天的敏感性,准确地理解人际关系,巧妙地运用嘉许和赞扬,毫无保留地激励同伴,赢得他人的合作和追随;在领导和管理方面,善于运用概念、符号和隐喻,对语言应用娴熟,并具有独特而有效地交际和激励才能,容易成为团队中的引导者;具有本能的洞察力,能够看到事物更深层的含义,内在地运用自己的知觉形成复杂的构想和理解,是深思熟虑的决策者,认识问题深刻而有自己的见解。喜欢在有表现创造性和展示自我价值的环境中工作,工作环境最好是有组织、有计划的,同时能够提供安静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这种类型的人的潜在缺点是面对批评不太坦率,因不太愿强迫别人而过度保守,在感到不被需要时,或者在缺乏创新和激励的环境中,心理上容易产生压力和恐慌感,当压力过重过大或长期得不到疏导时,容易变得沮丧、愤世嫉俗。
在帮周某解释了他的人格后,他觉得和自己基本上是符合的。
3、能力探索
接下来又和周某一起探索了他的能力,在探索能力的时候,我们用了非正式评估,即成就事件。我让周某好好回忆一下,从小到大他认为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有哪些?周某想了一会,说了第一件事,就是小学时,有一次寒假作业是帮助灾区的同学,当时班上很少有人做,而他非常认真地完成了,最后被校领导表扬,并在全校同学面前发言,还被评为“百名好儿童”。这件事他印象很深,至今想起来都感到很激动和自豪。我问他通过这件事,你看到自己身上有什么优势呢?他说感觉自己比较有爱心,做事很认真。
我接着又让他继续想还有什么事情让他觉得有成就感?他说还有就是初中书法比赛拿到全国的一个一等奖,全校张贴横幅,以此表扬。我说从这件事上是不是可以认为你在书法方面有优势和特长呢?他说是的,包括现在他的字在同学中间也是比较好的,尤其是现在很多人习惯用电脑,钢笔字写得很糟糕,而他的字还算拿得出手的。
那么还有没有呢?他说还有就是初中在年级学习环境最差的班里成绩成为年级前十名,这非常不容易,那么这件事说明了什么呢?他想了想说可能自己的自制力还不错,不太容易受别人的影响,能比较好地控制和管理自己。另外,我说这件事是不是说明你的学习能力也比较强呢?他说有点吧!那时候开始对学习有点觉悟了。
接着他又说了几件大学里的事,让他感觉比较有成就感,一是进入大学后改变以前的被动交往,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和社团组织,主动与他人交往,认识了很多朋友,这让他非常高兴,从这点来看,他认为自己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还是比较成功的,也愿意与不同的人交流,以前由于学习时间比较紧张,也没有很多精力参与很多活动,与他人交往的比较少,进入大学后,自由的时间相对很多,机会也很多,因而结交了很多朋友。还有一件事是进入大学后,成为了一名记者,在校园里采访,遇到了很多困难,但还是坚持了下来,感觉收获很大。从这件事上他认为自己做一件事还是比较有毅力,不愿轻易放弃,而且在采访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突发事情,他学会了如何去面对和处理,包括与不同层次的人如何去打交道,最后还要把采访的情况写成新闻稿,虽然有些报道是他不善长或不太愿意的,比如说在写有些新闻时更多地要写正面的内容,甚至还要进行一些夸大,他就觉得不太好,但是他还是努力地坚持把它做好。还有就是大学的一个暑假做家教挣了一千多元钱,请父母吃饭,他觉得很自豪,周某的家庭条件不算贫困的,即使他不出去做家教,家里也能给他提供生活费,但是他想锻炼一下自己,也想减轻一点父母的压力,家教做得也还比较成功,他主要是辅导一个高二的学生数、理、化,最后家长对他的表现也比较满意,他认为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行,同时也还比较善于与他人交流和沟通。
他说完了,我让他自己回想和总结一下,通过这些成就事件,你看出自己的能力优势主要在哪些方面呢?他自己总结说自己还比较有爱心,愿意帮助他人,善于也乐于与他人交往,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还行,不太容易受他人影响,做事有恒心和毅力,在遇到困难时不回避,而是想办法如何去解决,独立性比较强,口头表达能力和书写能力也还行。
通过谈话,我感觉周某对自己的总结还算是客观全面的,而且他的能力与他的人格方面也有一致性。
周某已是大三,马上进入大四,目前在他面前有一个机会,学校正在和英国伯明翰大学合作,可以申请去英国留学一年,他最终的目标是去美国留学,但是直接从国内申请去美国有些困难,他想先去伯明翰,然后再想办法申请去美国的学校读博士。他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是实习,曾在寒假里自己联系了中船重工,现在给了回复,可以接受他去中船重工实习,但他比较想去外企,现在比较困惑的是去中船重工,还是去找别的公司呢?他想去广州本田,还有百威啤酒,去车间进行实习。我说不管你去哪里实习,最重要的是去做什么?实习的内容对自己是不是有价值,至于去国企还是外企并不是最重要的。他基本上认同了我的看法。他拿了一份简历准备实习用的,让我帮他修改一下,提些建议。我看完以后,提了一点建议,他修改好的简历附后。
两个月后,我又发邮件给周某,对咨询做了反馈,了解一下他目前的状况,他很快回复了邮件,下面是他的原话:
“感谢您的指导,我从您的指导中受益匪浅,我对于我自己的了解更进一步了。我确定了我自己的发展方向,我正在英国学习,我计划拿下国外的博士学历,并且工作一到两年,然后在大概30岁左右回国发展,从公司的技术总监之类的技术管理层开始,领导一个技术团队,从那里开始,开始自己的事业。我希望将自己的想法付诸于一个团队。对于您上次的简历对我的帮助也很大,不过在后来的几次暑假找实习的时候没能发挥很大作用,后来我又加以改进了,有了一定成效。
在此还是要感谢您的关怀,我会继续向我的理想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