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第一医院2025年招聘简章
发布时间:2024-10-23 17:13:00
行政区划: 硚口区 | 经济类型: - |
单位性质: 医疗卫生单位 | 单位行业: 卫生 |
武汉市第一医院
2025年招聘简章
坐落于云帆往来、江汉朝宗之地的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西医结合医院、第四临床学院,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全国首批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试点项目建设单位,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排名中西医结合类别全国第六。近年来,医院先后获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省、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省、市五一劳动奖状,省、市文明单位,湖北省首批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示范点、老年友善医疗机构等多项荣誉称号。
医院始建于1927年,是湖北省成立最早的公立医院之一,初名“汉口市立医院”,1949年更名“武汉市第一医院”,1重点年命名“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历经近百年风雨沧桑,医院形成了一院四区“1+1+2”空间布局, 包括一个利济路主院区、一个盘龙城新院区,和盘龙康复医学中心、汉西血液透析中心两个特色专科诊疗中心,占地面积约350亩,医疗业务面积38万㎡,编制床位4260张,开放床位3616张,年诊疗量逾360万人次,年出院量逾14万人次。
专科齐全,百花争艳。医院遵循“中医有品牌、西医有特色,中西医结合显优势”的发展理念,设有临床、医技科室51个,成功创建国家区域中医诊疗中心2个(皮肤病、脾胃病),国家卫生健康委授予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4个,国家中医优势专科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9个,湖北省临床重点专科40个,湖北省中医(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15个,为19个省市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全院重点专科覆盖率100%,形成了医药护技齐头并进、中西医并重的重点专科群。
名医荟萃,春华秋实。近年来,医院“高位嫁接”仝小林、廖万清、董家鸿、王陇德等院士团队,实施“三树成林”医学人才培养计划,设立湖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智力支撑。医院职工近4000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占比94%,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21名,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6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3名,省医学领军人才、省市突出贡献中青年、政府津贴专家35名,省市中医大师、名师、中青年知名中医15名,国家级学会(协会)主委、副主委9名,各级各类医学人才数百名。
技术精湛,设备先进。医院坚持内科治疗介入化、外科手术微创化、临床专科建设亚专业细分化、中西医结合技术品牌化、多学科诊疗联合化的“五化”发展方向,配备了华中首台浅层X射线放射治疗系统、全省公立医院首台超皮秒激光治疗仪、全球领先的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直线加速器、生命感知3.0T磁共振、320排CT、双C臂血管造影机等大型高精尖医疗设备,拥有华中地区规模首屈一指的院内制剂中心。以中西医协同诊疗皮肤疑难病,卒中胸痛垂直救治链,CAR-T细胞免疫治疗,外科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脾胃中医外治,康复医学Bobath技术等特色诊疗技术和服务,得到老百姓广泛认可,享有良好口碑。
教研相长,众行致远。医院拥有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4个,湖北省中医药重点学科2个,是国家中医、西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临床药师培训基地,湖北省专科护士培训基地。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7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43名,建有国家中医药分子生物三级实验室1个、二级实验室5个,皮肤感染和免疫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和8个省市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近年来,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00余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7项,省级科研项目200余项;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5100余篇,SCI论文500余篇;获得省、市级科技奖励64项次。
党建引领,文化聚力。医院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遵循公益性办院方向,大力弘扬“克难攻坚、永不言弃,医者为民、勇争第一”的“铜锣精神”,持续创建“江城最温暖医院”党建品牌和医疗服务品牌,围绕理念、技术、服务、管理“四项创新”,制定落实170条温暖服务举措,积极打造“三位一体”智慧医院,顺利通过国家电子病历五级评审、互联互通五级乙等测评、智慧服务三级评估,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深深根植于医务人员心中,转化为日常点滴与行动自觉,以生动实践诠释了救死扶伤、大医精诚的医者情怀,赢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迈向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医院将牢记“中西汇一、精诚利济”的院训,朝着“五年重塑、十年跨越,打造全国中西医结合高地”的目标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根据医院发展需要,现面向社会招聘人才:
一、招聘岗位
(包含利济路院区及盘龙城院区)
(一)医师岗位
序号 |
科室 名称 |
岗位 |
学历 |
专业 |
特殊说明 |
1 |
心血管内科 |
医师 |
硕士及以上 |
内科学(心内方向) |
|
2 |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
医师 |
博士 |
内科学(呼吸、感染方向)、重症医学、肿瘤学(呼吸方向) |
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或有呼吸重症及介入工作经历并取得中级资格证 |
医师 |
硕士及以上 |
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呼吸方向) |
有规培证及愿意从事肺血管介入工作者优先 |
||
3 |
消化内科 |
医师 |
硕士及以上 |
内科学、中西医结合、中医内科学(消化方向) |
博士要求有规培证,且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者优先;硕士要求有规培证、三级医院工作经历并熟练掌握内镜操作者优先 |
医师 |
硕士及以上 |
针灸推拿学 |
精通脾胃外治操作者优先 |
||
4 |
肾内科 |
医师 |
博士 |
内科学(肾内方向) |
|
5 |
风湿免疫科 |
医师 |
博士 |
内科学、中西医结合(风湿方向) |
有规培证及科研能力强者优先 |
医师 |
硕士及以上 |
内科学(风湿方向) |
有规培证及科研能力强者优先 |
||
6 |
综合医疗科 |
医师 |
博士 |
老年医学、神经病学、内科学(消化、肾内方向) |
有规培证及科研能力强者优先 |
7 |
神经内科 |
医师 |
博士 |
神经病学、中西医结合(神内方向)、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
科研能力强者优先 |
8 |
康复医学科 |
医师 |
硕士及以上 |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儿科学 |
其中儿科学要求取得中级资格证者优先 |
9 |
肿瘤科 |
医师 |
硕士及以上 |
肿瘤学、中西医结合(肿瘤方向) |
博士要求科研能力强者优先;硕士要求有规培证及肿瘤微创介入治疗经验者优先 |
10 |
甲乳外科 |
医师 |
博士 |
外科学(甲状腺或乳房整形方向) |
科研能力强者优先 |
11 |
泌尿外科 |
医师 |
博士 |
外科学(泌尿方向) |
科研能力强,有SCI 1区文章者优先 |
12 |
骨外科 |
医师 |
硕士及以上 |
外科学(骨外方向) |
博士要求科研能力强,有SCI 1区文章者优先;硕士要求取得中级资格证,并能独立完成三四级手术者优先 |
13 |
神经外科 |
医师 |
硕士及以上 |
外科学(神外方向) |
有规培证者优先 |
14 |
整形外科 |
医师 |
博士 |
外科学(整形、手外、创伤修复方向) |
有规培证及科研能力强者优先 |
15 |
疼痛科 |
医师 |
硕士及以上 |
麻醉学及疼痛相关专业 |
有规培证者优先 |
16 |
皮肤科 |
医师 |
博士 |
皮肤病与性病学、中西医结合(皮肤方向) |
科研型要求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区1篇以上或2区2篇以上者或有博士后工作经验者优先,临床型要求有规培证者优先 |
医师 |
博士 |
临床医学八年制(皮肤方向) |
|
||
17 |
创面修复与周围血管科 |
医师 |
硕士及以上 |
外科学 |
烧伤与整形方向及有规培证者优先 |
18 |
中医部 |
医师 |
硕士及以上 |
中医内科学、针灸推拿学 |
有规培证、科研能力强,有SCI文章者优先 |
19 |
治未病科 |
医师 |
硕士及以上 |
中医学、中西医结合 |
有规培证者优先 |
20 |
妇产科 |
医师 |
博士 |
妇产科学(妇科肿瘤、盆底疾病方向) |
|
21 |
儿科 |
医师 |
硕士及以上 |
儿科学 |
博士要求科研能力强者优先;硕士要求有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 |
22 |
耳鼻咽喉科 |
医师 |
硕士及以上 |
耳鼻咽喉科学 |
|
23 |
重症医学科 |
医师 |
硕士及以上 |
重症医学、急诊医学、内科学(呼吸方向)、外科学 |
其中博士要求科研能力强者优先 |
24 |
急诊医学科 |
医师 |
硕士及以上 |
急诊医学及相关专业 |
其中博士要求科研能力强者优先 |
25 |
麻醉科 |
医师 |
硕士及以上 |
麻醉学 |
科研能力强者优先 |
26 |
放射影像 |
医师 |
硕士及以上 |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放射方向) |
博士要求科研能力强者优先;硕士要求有规培证者优先 |
27 |
超声诊断 |
医师 |
博士 |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超声方向) |
科研能力强者优先 |
28 |
病理科 |
医师 |
硕士及以上 |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肿瘤学 |
本科要求为临床医学专业,有规培证及科研能力强者优先 |
29 |
临床营养科 |
医师 |
博士 |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
科研能力强者优先 |
30 |
医学检验科 |
医师 |
硕士及以上 |
医学遗传学 |
有遗传诊断相关工作经验及取得相关专业中、高级资格证者优先 |
(二)药师岗位
序号 |
科室 名称 |
岗位 |
学历 |
专业 |
特殊说明 |
1 |
药学部 |
药师 |
博士 |
药学、中药学(中药药剂方向) |
科研能力强者优先 |
(三)技师岗位
序号 |
科室 名称 |
岗位 |
学历 |
专业 |
特殊说明 |
1 |
医学检验科 |
检验技师 |
博士 |
分析化学、分子生物学 |
具备质谱技术研究经验或引物设计、多重PCR、测序等研究经验者优先 |
2 |
中心实验室 |
研究员 |
博士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神经生物学 |
以第一作者发表中科院一区文章者优先,并能协助完成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科研项目 |
3 |
皮肤科 |
研究员 |
博士 |
生物信息学、遗传学、生物医学工程、免疫学 |
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区1篇以上或2区2篇以上者或有博士后工作经验者优先 |
治疗师 |
硕士及以上 |
皮肤病与性病学、临床医学 |
要求有医师资格证,愿意从事技师工作者优先 |
||
4 |
神经内科 |
康复技师 |
本科及以上 |
康复治疗学、针灸推拿学 |
|
5 |
康复医学科 |
康复技师 |
本科及以上 |
康复治疗学 |
|
6 |
儿科 |
康复技师 |
本科及以上 |
发育行为儿科学 |
有婴幼儿早期评估及干预经验者优先 |
7 |
放射影像 |
放射技师 |
本科及以上 |
医学影像相关专业 |
|
8 |
介入科 |
介入技师 |
本科及以上 |
医学影像相关专业 |
|
9 |
病理科 |
病理技师 |
硕士及以上 |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检验等基础医学相关专业 |
|
病理技师 |
本科及以上 |
医学检验相关专业 |
|
(四)管理岗位
序号 |
科室 名称 |
岗位 |
学历 |
专业 |
特殊说明 |
1 |
医务科 |
管理 |
硕士及以上 |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医院管理相关专业 |
|
2 |
病案统计室 |
管理 |
硕士及以上 |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医院管理、卫生信息管理、图书情报等 |
具备较强统计及相关软件应用能力者优先 |
3 |
医疗装备科 |
管理 |
本科及以上 |
生物医学工程及相关专业 |
有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 |
(五)护理岗位
1、专业要求:护理(助产)专业
2、学历要求:
研究生及2025年应届本科生。
3、其他要求:
(1)仪表端庄,身心健康,反应敏捷;
(2)热爱护理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沟通能力强,专业理论知识扎实,临床实践能力强。
二、招聘条件
1、基本要求:身心健康,沟通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热爱本职工作,有奉献精神。
2、具体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无违法违纪等不良记录;
(2)各岗位起点学历要求为本科,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者优先考虑;
(3)优先录用博士、具备三甲医院相关工作经历者,临床8年制博士可不受专业限制,应聘各科室;
(4)年龄要求:应届博士毕业生原则上不超过35周岁,应届硕士毕业生原则上不超过30周岁,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不超过25周岁。应届毕业生应于2025年7月1日前取得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
(5)应聘者提供的个人信息、资料应真实可靠,对弄虚作假,或在考核过程中作弊的应聘人员,一经查实,将取消其应聘资格。
三、人才待遇
1、博士毕业生将提供武汉市事业单位正式编制,并优先推荐其申报湖北省及武汉市各类人才资助项目。
2、优秀博士将提供20-40万安家费及科研启动经费,并直接纳入医院人才计划,给予各类支持。
四、报名方式
1、请有意向的应聘者登陆武汉市第一医院官网(http://www.whyyy.com.cn/),点击首页右上角“人事招标”——“人才招聘”——“武汉市第一医院2025年招聘简章”——“填写简历”,在医院官网填写完简历信息后,生成个人序列号,即报名成功;
2、请根据招聘条件慎重选择应聘科室及岗位,每人只能申请一个岗位;
3、我院对应聘材料进行初筛后,将进行相关考核程序;
4、简历投递时间即日起至2024年11月15日,所有应聘人员务必在报名截止时间前通过网络报名系统填写个人资料;
5、请保证所留联系方式正确畅通,入围者将以手机短信方式通知招聘工作后续安排,未入围者不予通知。如因应聘方联系不畅造成的后果由应聘者本人承担。
五、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 武汉市硚口区中山大道215号武汉市第一医院人事科
邮政编码:430022
联系电话:027-85332018、18163397914
联系人:闻老师 邵老师
电子邮箱:yyyrsc2018@sina.com
武汉市第一医院 人事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