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华中科技大学就业信息网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9-09-11 10:46:21

一、单位简介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http://,简称光电院)组建于2003年,是兼具总体管理与技术总体职能的总体性研究单位,围绕光电工程、航天航空和应用科技等三个领域开展前沿性、战略性和系统集成创新工作。经十余年的探索,逐步发展成为以光电、空天及应用全链路突破创新为特色,以跨领域系统集成创新为重点,引领空天信息、先进制造领域科技创新的国立科研机构。中科院卫星导航总体部、中科院浮空器系统研究发展中心、中科院02专项任务管理办公室设在光电院。光电院设有2个中科院重点实验室、4个研究部(中心);7个硕士点,3个博士点和2个博士后流动站。根据光电院发展需要,现启动2017年科研岗位人才招聘工作,面向海内外诚聘优秀人才,欢迎有志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有识之士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

 

二、招聘需求及联系方式

光电研究院2019年度科研岗位人才招聘需求表

部门

内设

机构

岗位编号

需求专业

岗位职责

学历要求



光电系统工程研究部

计算光学成像研究室

G1701

电子科学与技术类、控制科学与工程类

光电传感器的电路设计、测试,以及针对硬件电路的软件编程

硕士及以上


G1702

光学工程类、物理类、仪器科学与技术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从事光电设备、光机系统的光学设计;结构设计;相关内部和外部软件的编写

硕士及以上


G1703

测绘科学与技术类

主要从事遥感图像的处理

硕士及以上


半导体泵浦激光工程中心

G1704

光学、光学工程

1.光学设计、激光器实验;2.从事大能量纳秒/皮秒激光器关键技术研发;3.开发高功率激光器器件的检测方法;4.从事光学晶体的热畸变模拟与补偿;5.从事大能量激光器的光束质量控制技术研究;6.从事激光诱导诱导光谱分析技术的研究。

硕士及以上


G1705

机械工程

1.负责激光器的力学/热仿真,结构设计、工艺工装设计、机加工外协工作;2.负责激光器整机、单元和结构件的装调和测试;3.负责产品的功能设计、外观设计;4.研究光、机、电、热一体化设计方法。

硕士及以上


G1706

仪器科学与技术

负责设计激光探测或激光制造仪器设备的总体技术方案,构建激光应用仪器设备制作的工艺和采购体系。

硕士及以上


投影光学研究室

G1707

电气工程类、电子科学与技术类、信息与通信工程类

激光器泵浦用脉冲电源优化设计,大功率电容充电电源研发

硕士


G1708

机械设计及理论、精密仪器及机械

从事精密机械设计、光机结构仿真分析与设计工作

硕士


G1709

控制科学与工程类、信息与通信工程类

激光器系统控制软硬件开发,信号探测与处理

硕士


激光测量技术研究室

G1710

物理类(光学、光信息)、光学工程类

飞秒激光频率梳系统研制、飞秒激光精密测量技术研究

硕士及以上


G1711

仪器科学与技术类、控制科学与工程类

仪器总体研发;光电测量仪器机械设计、建模、有限元分析

硕士及以上


G1712

电子科学与技术类、信息与通信工程类、自动控制、电子工程

光电传感器的电路设计、测试,以及针对硬件电路的软件编程;嵌入式系统软、硬件设计,嵌入式系统开发

硕士及以上


对地观测技术应用研究部

新型遥感器机理与应用技术研究室

D1701

电子科学与技术类、信息与通信工程类、控制科学与工程类

电路设计,以及基于FPGA及DSP的软件编程

硕士


D1702

测绘科学与技术类、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类、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类

激光雷达数据处理、影像几何处理、光电载荷几何检校

硕士及以上


数据质量检测与评价技术研究室

D1703

测绘科学与技术类、地理学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遥感载荷几何检校、遥感数据几何校正,以及相关软件编程

硕士及以上


D1704

测绘科学与技术类、大气科学类、地理学类

海洋、大气遥感载荷定标及应用

硕士及以上


地面系统工程技术研究室

D1705

控制科学与工程类、测绘科学与技术类、地理学类

遥感图像目标、场景识别算法研究,以及软件开发

硕士及以上


D1706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大气科学类、测绘科学与技术类

地理时空大数据挖掘算法研究,以及GIS软件开发

硕士及以上


D1707

测绘科学与技术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类、控制科学与工程类

三维可视化软件开发;大数据系统的设计、开发

硕士及以上


D1708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类

软件工程管理及其质量控制

硕士及以上


空间系统工程研究部

导航总体技术室

K1701

信息与通信工程类、测绘科学与技术(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方向)

新型导航定位方法及体制研究/导航定位系统定位、导航、授时体系研究/导航增强方法研究/导航信号增强技术研究/导航系统设计与仿真

硕士及以上


K170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类

导航信号增强技术研究/GNSS组合导航技术研究/高精度导航定位算法研究/导航定位方法设计与开发

硕士及以上


导航技术研究室

K1703

测绘科学与技术类、信息与通信工程

开展卫星导航增强、精密定位、空间大气、卫星导航完好性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和软件研发;开展便携式卫星导航终端设计、研发和集成测试

硕士及以上


K1704

信息与通信工程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控制科学与工程类

导航定位新技术、多源导航定位算法研究,以及软件研发与实现。导航定位APP软件设计、研发与测试。

硕士及以上


K1705

控制科学与工程类、信息与通信工程类、测绘科学与技术类

开展协同精密定位应用示范系统的总体设计和研发

硕士及以上


空间系统总体技术研究室

K1706

电子科学与技术类

光电传感器的电路设计、测试,以及针对硬件电路的软件编程

硕士及以上


K1707

光学工程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

光电系统设计与分析仿真;空间应用系统仿真与分析

硕士及以上


K1708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类、信息与通信工程类、机械工程类

航天任务或空间系统总体设计

硕士及以上


气球飞行器研究中心

系统总体技术研究室

Q1701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类

飞行器设计、分析与加工测试

博士


Q1702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类

飞行器动力设计与测试

硕士及以上


控制与电子学研究室

Q1703

电子与通讯、自动化

飞控系统自动化测试系统、半物理仿真相关硬件和软件的研发。

硕士及以上


结构与工程技术研究室

Q1704

机械工程类(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结构、装置机电一体化设计。

硕士及以上


Q1705

力学类(工程力学,固体力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类(飞行器设计)

浮空器承力结构件设计;无人机结构一体化设计。

硕士及以上


 


 

光电研究院2019年度博士后科研人员招聘需求表

研究方向及主要工作内容

招收需求专业领域及要求

人数

招收导师

流动站一:光学工程

系统在线检测与综合控制技术研究:研究新型精密光学检测技术与方法,并综合多种测量方法,实现系统设计、集成及综合控制,为高精度光学在线检测系统研发提供理论、仿真、实验数据支持。

具备自动控制、工程光学、信息光学、计算机仿真、信号处理等相关专业知识背景。

2

王宇(wynt@)

研究方向:光学仪器系统设计。

研究内容:精密光学检测和视觉对位技术;激光精密微加工平台技术。

具备激光物理学、激光技术、光学设计、光学工程等相关专业知识背景,熟悉:1.激光光束变换和光束整形技术;2.精密光束定位;3.激光功率和脉冲稳定性技术;4.激光与物质(特别是半导体材料)相互作用机理。

2

樊仲维(fanzhongwei@)

研究方向:激光诱导光谱(LIBS)分析技术。

工作内容:1. 研究LIBS技术中的光谱数据处理算法;2. 针对合金冶炼在线成分检测,研究基于LIBS技术的精确定标分析方法。

具有LIBS元素成分分析相关研究背景,或熟悉LIBS及光谱分析相关专业内容。

1

樊仲维(fanzhongwei@)

研究方向:高光束质量脉冲激光技术。工作内容:激光全域控制技术研究;ICF驱动器前端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熟悉激光全域控制相关专业,从事过相关技术研发;熟悉ICF驱动器前端系统总体技术,从事过相关关键技术攻关与系统研制。

2

樊仲维(fanzhongwei@)

研究方向:先进光波导技术。

工作内容:新型波导及相关技术基础研究。

熟悉波导光学基础理论,有相关光波导材料和工艺研发背景。

2

樊仲维(fanzhongwei@)

研究方向:光学工程、光谱成像技术、数据处理、航空航天遥感技术。

工作内容:光学仪器光机电设计和研究、信号处理相关研究、新型光学成像技术研究。

具备物理学、光学、机械结构、电子学、信号处理等相关专业知识背景。

3

黄旻(huangmin@)

吕群波(lvqunbo@)

周锦松(jszhou@)

研究方向: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

工作职责:建立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研究平台,研究不同物质与脉冲/连续激光作用机理

专业:激光物理或光学工程

要求:1,熟悉激光器件与激光技术;2,对激光辐射效应有一定了解;3,具有一定光机设计基础;4,能够使用常见的光学设计、热分析软件。

1

余锦(jinyu@)

研究方向:激光技术研究。

工作内容:气体激光中高压气体放电动态演化过程,放电动力学等;激光光谱控制技术、高频大功率脉冲电源技术、能量放大技术、参数综合检测技术及光学材料激光损伤特性综合评价等;新型激光技术研究等。

具备高等物理学、等离子体物理、激光物理、激光技术、电力电子等相关专业知识背景。

2

周翊(zhouyi@)

赵江山(zhaojiangshan@)

研究方向:工程光学。

工作内容:精密光学检测技术、光学仪器系统设计。

具备物理学、光学、光学工程等相关专业知识背景。

4

周维虎(zhouweihu@)

微弱光信息探测与处理:研究微弱光场的物理特性和量子特性、信息相关性及反演,以及信息增强技术。

物理光学、光学工程和计算光学等专业。

1

田维坚(tianwj@)

流动站二:信息与通信工程

研究方向:卫星导航

工作内容:导航系统总体设计、导航增强技术、可信导航定位技术研究。

具备导航系统及导航增强相关专业知识背景,具有较好的数学基础。

2

吴海涛(haitao@)

研究方向:计算机控制与应用。

工作内容:研究卫星综合电子技术、姿态轨道控制技术、动力分析技术、热分析与控制技术等。

在计算机、控制、电子学、软件、热力学等某一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责任心强、创新能力强。

2

林宝军(linbaojun@)

遥感稀疏信号处理与应用、遥感辐射基准传递。

具备物理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地理学或环境科学等相关专业知识背景。

1

唐伶俐(lltang@)

地理时空大数据挖掘算法设计与模式分析。

具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测绘科学与技术或信息与通信工程等相关专业背景。

1

李传荣(crli@)

遥感三维信息重建机理方法、激光雷达数据处理与应用。

具备测绘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类或光学工程等相关专业知识背景。

1

李传荣(crli@)

研究方向:卫星导航、多源融合导航、室内定位技术、导航通信一体化。

工作内容:复杂场景下导航系统设计、关键技术攻关和产品集成;结合5G的导航通信一体化系统设计。

在卫星导航、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导航、物联网与大数据分析、无线通信等方面有相关科研工作经历或产品研发经历,在信号与信息处理、电子与通信系统、计算机等方面有较为扎实的知识基础。

3

袁洪(yuanh@)

徐颖(nadinexy@)

研究方向:空间任务系统仿真。

工作内容:面向大型空间任务,开展天地大系统仿真、飞行器轨道与姿态动力学仿真以及光电探测有效载荷仿真。

具备计算机科学、系统仿真、空间飞行器设计、系统工程、自动控制、光学工程等相关专业知识背景。

1

杨新(yangxin@)

研究方向:浮空器系统总体技术研究。

工作内容:开展高空气球、系留气球、飞艇等飞行器总体技术研究。

具备飞行器设计、工程物理、力学、结构、热、计算机应用技术、系统工程等相关专业知识背景。

1

姜鲁华(jianglh@)

研究方向:飞行器多学科设计优化。

工作内容:开展高空气球、系留气球、飞艇等飞行器的多学科设计优化理论和应用研究。

具备飞行器设计、力学、结构、热、计算机应用技术、系统工程等相关专业知识背景。

1

王生(shengwang@)

研究方向:飞艇能源与动力系统技术。

工作内容:研究高空飞艇能源与动力推进系统优化配置、提高效率的方法与途径。

具备电池、电机、计算机等相关专业技术背景。

1

李兆杰(lizhaojie@)

研究方向:飞行动力学与控制。

工作内容:开展飞艇等飞行器的飞行动力学与控制理论和应用研究。

具备飞行器设计、飞行力学、控制、计算机等相关专业技术背景。

1

周江华(zhoufma@)